匪夷所思的魚類
你認識海裏的多少魚?會發光的、會放電的、會治病的、會飛的,它們各種各樣的本領讓人目不暇接,穿梭不停的身影給海洋帶來一派熱鬧的景象,它們就是海裏的主要居民——
海洋魚類。
水下魔鬼:蝠鱝
蝠鱝是軟骨魚綱、蝠鱝科幾種海產屬魚類的統稱。蝠鱝一般身體扁平,它們的體型呈不規則的橢圓形,可達6米,最大可達8米以上,體重可達3噸。因它們的遊姿與夜裏飛行的蝙蝠有些相似而得此名。
雖然蝠鱝外表怪異,甚至恐怖,讓人很難把它們與正統的魚類聯想到一起,但事實上它們卻與鯊魚是近親。它們早在中生代的侏羅紀時期就出現在海洋中了,一億多年來,它們的體型幾乎沒有變化。蝠鱝主要棲居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淺海區域,遍布於南北緯35℃之間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主要棲居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淺海區域。在我國東部和南部海域這種魚也很常見,主要有四種:雙吻前口蝠鱝、日本蝠鱝、台灣蝠鱝和無刺蝠鱝。
海洋中的大力士
蝠鱝的力氣讓人望而生畏,它的肌力很發達,就連最凶猛的鯊魚也對它們畏懼三分。它們一旦發怒,後果十分可怕,它們隻需用那強有力的“翅膀”一拍,就能輕易折斷人的骨頭,將小船身體扁平的蝠鱝掀翻,置人於死地。盡管生氣的蝠鱝是非常恐怖的,但事實上它們卻是一種很溫和的魚類。
蝠鱝身體扁平,寬大於長,頭寬大平扁,吻端寬而橫平,頭前有由胸鰭分化出的兩個突出的頭鰭,位於頭的兩側,胸鰭長大肥厚如翼狀,它還有一個小型的背鰭,尾細長如鞭。有些種類的尾部有一個或多個毒刺,像鋪石一樣排列,口寬大,牙細而多,上、下頜有牙帶,但上頜可能沒有牙齒,鼻孔位於口前兩側,噴水孔為三角形,較小,位於眼後,距眼有相當一部分的距離,出水孔開口於口隅。蝠鱝鰓孔寬大,正中延長尖突,腰帶呈深弧形;卵胎生,母體子宮壁上有乳頭狀突起,分泌營養液以滋養發育後期的胎兒。
胎兒體盤寬約0.41米,幼體體盤寬約1.44米。仔魚體盤寬約1.13米。
蝠鱝腹麵灰白且散布著零星的深色斑點,背麵多為黑色或灰藍色,體型就像是一張巨大的毯子,再加上其身體後部有一條又圓又細的尾巴,酷似“海上風箏”。
蝠鱝是一種罕見的會飛的魚,它“淩空出世”的飛躍特技很是受人矚目。蝠鱝喜歡成群結隊活動,尤其是在繁殖季節裏,它們常用雙鰭拍擊水麵,而後躍出水麵,在離水麵2米左右的上空進行滑翔、翻鬥,在落水時,發出猶如炮彈爆炸一樣的巨響,波及數裏,令人歎為觀止。
它們有時潛棲海底,有時雌雄成雙成對升至海麵。為了成功地躍出海麵,蝠鱝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它們首先在海中以旋轉式的方式上升,在接近海麵時,轉速和遊速逐蝠鱝是一種罕見的會飛的魚漸加快,直到成功地躍出水麵。蝠鱝在躍出海麵的瞬間還經常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時,它們能跳2米高。
至於蝠鱝為什麼要躍出海麵,至今仍說法不一,大部分人覺得這是蝠鱝甩掉身上寄生蟲和死皮的自我清潔的方式。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它們一種驅趕、誘捕食物的方式,還有人認為這是雌雄蝠鱝在繁殖季節裏演繹的浪漫的調情遊戲。
蝠鱝是鰩魚中最大的種類,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平時性格安靜、沉穩,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覓食。它們喜歡扇動著大翼在海中悠閑遊動,碰上浮遊生物和其他微小的生物,就用頭鰭把它們撥進寬大的嘴裏。它們沒有任何領地行為和攻擊性。蝠鱝頭上長著兩隻肉足,是它們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起,可以自由靈活地轉動。它們從不任意攻擊其他海洋動物,即使兩隻蝠鱝相遇也會相安無事,在遇到潛水員時,蝠鱝常會羞澀地主動離開,不會襲擊他們,有些好奇心強的蝠鱝會被潛水員呼吸冒出的氣泡吸引而迎上去接近這些潛水員,並喜歡被他們撫摸軀體。據說,有位膽小的潛水員被這種巨大而奇怪的動物嚇到了,在匆忙躲閃中不小心坐到蝠鱝的背上,結果被這條蝠鱝載著,潛入海底好好地“遊覽”了一下水底世界。
蝠鱝雖然形體看起來大而笨重,但實際上它們的行動非常敏捷,憑借翼狀的胸鰭在水中暢遊無阻,它們可以像鰩式飛機一樣在水麵上劃行。遊泳時,頭鰭從下向外卷成角狀,向著前方,鰓耙多少角質化,呈一係列羽狀篩板,起濾水留食作用。
蝠鱝平時棲息在海底,不過有時浮出水麵覓食,有時又在刹那間潛到海底,還會碰翻漁船,因此人們又叫它“鬼鰩”。
暗器高手:鰩魚
鰩魚曾經是鯊魚的同類,不過後來為了適應海底生活,鰩魚便慢慢進化成現在的模樣。
鰩魚屬於軟骨魚類,它們的身體又扁又平,尾巴又細又長,一些特殊種類的鰩魚的尾巴上長著一條或幾條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鰩魚蝠鱝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的頭頂長有眼睛和噴水孔,頭下則是口、鼻和鰓裂。鰩魚的牙齒可以像石臼一樣磨碎任何東西。鰩魚的背部長著一根有劇毒的紅色刺,人一旦被刺到,就會疼痛難忍,嚴重者甚至死亡。有一圈像扇子一樣的胸鰭長在鰩魚身體周圍,鰩魚主要靠胸鰭波浪般的運動向前遊去。鰩魚的尾鰭退化,像一根又細又長的鞭子。
鰩魚是一種很特殊的魚,它的頭和身體直接連接,沒有脖子。多數鰩魚生有有力的下齶,可以粉碎帶殼軟體動物和浮遊甲殼動物。
鰩魚並不凶悍,也不主動傷人。
但它往往把自己半埋在沙泥中,潛水者一時覺察不到,如果不小心踩到它們身上,結果會很糟。因為有些鰩魚的尾巴上有毒刺,刺入人體會造成難以忍受的疼痛。如果踩上電鰩會把人擊昏。
捕到的巨型鰩魚
2012年4月的一天,英國漁民在愛爾蘭海域捕獲一條巨型的鰩魚(skate fish),據說,當漁民抓住這條巨型的鰩魚時,這條鰩魚竟然把重達4.5噸的漁船在海裏拖行近3千米。之後,船上的3名漁民合力才把這條魚拖到甲板上,後來發現,該魚長達2.4米,寬約1.8米,重達101千克。最有趣的是當漁民把它拖上甲板與其合影留念時,該魚展露出酷似微笑的滑稽表情,令人忍俊不禁。
鰩魚多數生活在海洋中,體長約1米,屬小型軟骨魚類。遊泳時,鰩魚寬大的胸鰭上下波動,使身體向前進。世界上有鰩魚438種。電鰩具有能產生電力的巨大器官,它們位於頭部的兩側,能夠放出200瓦的電力,足以擊昏獵物和嚇退捕食者。其最大的發電量甚至能把一個成年人擊倒。
鰩魚除了分布在南太平洋和南美洲東北沿海外,在世界所有的溫帶和熱帶的淺水中都有分布。普通的灰鰩可以長到超過2米。幼年的鰩魚以生活在海底的動物如蟹和龍蝦為食。當它們長大以後,主要獵鰩魚捕烏賊等軟體動物。捕食的時候,鰩魚主要靠嗅覺捕獵。鰩魚臥在海底時利用特殊的閉口呼吸法盡量避免吸入泥沙。鰩魚在呼吸時,水通過頭頂的管路吸入,最後穿過腹麵的腮裂流出。
會發電的魚:電鰻
電鰻分布於南美洲亞馬孫河及奧裏諾科河。它是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成魚輸出的電壓為600~800伏,因此有水中“高壓線”之稱。從外形上看,它像鰻魚,但從解剖學的構造來鑒別,它更像一種接近鯉科的魚類。電鰻身長2米多,體重可達20千克,稱得上是一種大魚。
電鰻發電不僅是用來自我保護,還是獵取食物的一種方式。平時,電鰻一動不動地躺在水底,有時也會浮出水麵。當它遭到襲擊的時候,會立即放出電來,一舉擊退敵人的進攻。電鰻會用放電的方式殺死魚蝦,然後飽餐一頓。可惡的是,它所電殺的獵物遠遠超過了它的胃口所能容納的食量,因而不少人認為電鰻是造成某些地方魚類產量銳減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