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是指北京地區的時間嗎?

相信大家對“北京時間”這個詞不會感到陌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是以北京時間為基準。那麼,北京時間是指北京地區的時間嗎?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從西向東跨過東五區、東六區、東七區、東八區和東九區五個時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統一采用北京所在地的東八區的區時作為標準時間,即北京時間。

北京時間其實是東經120°的地方時間,而北京的地理位置是東經116°21’,所以北京的地方時間要比北京時間晚約14.5分鍾。

並且,北京時間也不是在北京確定的,而是由位於中國版圖幾何中心位置的陝西臨潼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9台銫原子鍾和2台氫原子鍾組,通過精密比對和計算,並通過衛星與世界各國授時部門進行實時比對後確定的。

時區是怎樣劃分的?以前,人們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決定時間,這就使得不同經度的地方的時間有所不同,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經度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東、西各12個時區)。規定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為中時區(零時區)、東1~12區,西1~12區。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時間正好是1小時。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以東、西經180°為界。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采用的時間,稱為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小時。

光的速度真的是每秒30萬千米嗎?

我們在物理課上學習到,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其實,這個數字是便於我們學習記憶、簡便運算的概數,並不是十分準確的數字。

目前物理學界公認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每秒299792.458千米,光在空氣中的速度非常接近其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要比在真空中的速度慢,因為會受到很多阻力的影響。舉例來說,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22.5萬千米,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20萬千米,而在冰中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23萬千米,在酒精中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22萬千米。一般來說,光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最後是固體。

科學家目前發現的最慢的光速隻有每小時60千米,要想達到這種速度必須要將溫度降到—227℃。更讓人稱奇的是,哈佛大學的實驗室甚至成功地讓光停了下來,並將其儲存了1微秒的時間。

為什麼在白色的太陽光下,物體會呈現出五顏六色?我們平時常見的白色太陽光,實際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組成的。當太陽光照到物體上時,一部分光被物體表麵反射,另一部分被物體吸收,剩下的穿過物體透射出去,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光線顏色決定的。

自然界隻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物質形態嗎?

自然界中的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些物體能很容易判斷出它們是屬於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這是因為,固體具有既定的形狀和體積,不能被壓縮;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卻沒有固定的形狀,很容易流動,不容易被壓縮;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在密閉的容器中其體積是可以發生改變的,它們可以不斷流動,而且能被壓縮。

固態、液態和氣態是我們常見的三種物質形態,那麼除了這三種形態以外,物質還有其他的形態嗎?

事實上,目前的物質形態除了固態、液態、氣態外,還有等離子態、非晶態、輻射場態、液晶態、中子態、超導態、超流態、量子態、超離子態等形態。地球上最輕的固體是什麼?地球上最輕的固體是氣凝膠。氣凝膠的密度非常小,每立方厘米隻有3毫克,還不到空氣質量的3倍,相當於玻璃的千分之一。雖然氣凝膠為固體,但這種材料的99.8%是由氣體構成的,這令氣凝膠看起來如霧一般,所以它又得名“凍煙”。如果將1立方厘米的氣凝膠打開平鋪,它能將一個標準足球場大的地方完全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