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艮嶽初成(2 / 2)

有人讚,自然有人貶。“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這話就把北宋的滅亡歸結在這所園子上了。

無論讚或貶,功或過,對趙佶來都是後話,也不重要,艮嶽既然落成,他此時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落成慶典上。

花費了這麼大精力設計和建造的一個大園子,而且這個大園子還蘊含著深刻的道家思想,作為帝王和道君兩重身份的趙佶自然不能在慶典上敷衍,他要讓舉世都知道,他做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情。

第一道旨意發了下去,令李質、曹組為艮嶽作賦,編纂《艮嶽百詠》,同時令宮廷畫院的畫師們從各角度繪製艮嶽圖。

實際上在建造艮嶽的時候,趙佶就已讓這批宮廷畫師們組成一個強大的設計繪圖班子,而他本人作為總設計師親自指點,早就完成了計設圖的繪製,也就是,艮嶽是按照設計圖來建造的。至於已完工的艮嶽,趙佶自然不再要求那種簡單的坐標圖了,而是一幅幅美侖美奐的山水圖。

有詠詩作賦,有繪圖繪畫,這是趙佶讓艮嶽流芳百世的用意,他要讓世人永遠銘記,隻有他才能完成世上最一流的園藝作品。

當然,僅憑這兩點還不夠力度,趙佶更主要的是把自己突出出來,毫不猶豫地提筆,他親筆揮毫作了一篇《艮嶽記》,把艮嶽的美妙好好闡述了一番。

有了這篇禦製《艮嶽記》,再加上那些前提,艮嶽的慶典便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後麵的活動便水到渠成了。

慶典、慶典,慶祝典禮才是大頭,而且是以大宋一國之力操辦,自然要高大上許多。大宋皇帝就是要在此時彰顯大宋的國威,皇家的權勢,帝王的恩寵。

無懼一些大臣的反對,趙佶決定把慶典搞得隆重而浩大,因而旨意再次發了下去。

從皇親貴族到文武大臣,從京都要員到州府大吏,從大宋官員到各國使節,甚至還有一些名人雅士、貴胄親眷等等,全都受邀參加慶典活動。

一時間,從皇城到各地,從大宋到各國都因趙佶的決定而動了起來。有頌揚的,有反對的,有準備慶典禮物的,有派人參加的,甚至還有遞交國書、詩篇、頌詞、文稿等事物的,如此等等,慶典活動還未開辦,事態倒很熱鬧。

無論怎麼,傳到趙佶耳中的總是最好的消息,也就是,一切汙雜都被他的那幫“親信”剔除了。

趙佶耳根清靜,素來好大喜功的他因此而沾沾自喜,當然,與其他沾沾自喜,倒不如他被喜悅衝昏了頭腦,此時的趙佶完全忘記了北方即起的戰事和複雜的鄰國關係,也沒有關注國內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生活,他隻有一門心思,那就是讓艮嶽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