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不僅趙念,就是其它的一些世家大族也對與高家合作充滿了期望。
高家作坊越做越大,雖然表麵上都是些普通的百姓常用之物,可架不住它量大和壟斷,那份利潤光想想都瘮人,誰不想在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上插上一腳。
隻是高峰比較謹慎,對這幫人除了正常的生意往來外,一般不願意深入合作,除非那人能拿出令他心動的價碼。
其實高峰感興趣的東西不少,大量的稀有礦物資源、廣泛的糧食來路,更有甚者能提供大量馬匹和耕牛的也在考慮之內,可是因朝廷製度的限製,能做到這些的人少之又少,他不得不對那些上門者委婉推拒,因此事倒也惹起不少人眼紅,要不是高峰身居高位,以及高家的大多數合作都有官府參與,也許早就是有人動心思了。
當然,高峰對此並不介意,他的羽翼已經豐滿,誰敢惹他定會讓其吃不了兜著走。
高峰自然不會傻到沒事樹敵的程度,做事基本還是有板有眼的,這也是不想落人口舌的做法。正如這次食品生產方案一般,他就分別安排高家作坊與幾個州進行合作,其目的既存在集中大家的力量辦事,又想多回避一些矛盾。
矛盾能不能回避並不主要,在安排好生產後,高峰恰好抽出時間迎接三位官員的到來,具體的應是兩位老者,一位年青人。
兩位老者就是宗澤和張叔夜,而那位年青人就是王師心。他們都是應高峰之薦來到京東兩路的。
現時宗澤六十四,張叔夜他五歲,五十九,這個年紀在這個年代算是花甲老人了。可是他們既有抱負,又是有為的官員,還是出色的將領,隻是因權臣當道,他們這把年紀也隻能在邊緣位置上度日,一直都壯誌難躊。
當然,史上張叔夜也是在這個時候出名的,他在海州擒住了宋江,從而進入了朝廷的目光,可惜因高峰的到來他注定要無功而在了。
無論有沒有功,高峰對他還是知之的,這才討要他來到濟南府。
宗澤的命運要坎坷一些,但同樣因高峰而來到了京東兩路,任青州通判,這也是他有望提前實現抱負的機會。
按高峰的想法,下一步就令宗澤任青州知州兼安撫使,這樣就算將來國家大難,京東兩路也可保無虞。
王師心與高峰年歲相當,也是文武全才的厲害人物。他是重和元年的進士,隨即任沭陽縣尉。
史上宋江起義軍進至沭陽時,他率官軍鎮壓,令宋江損失慘重,也是宋江起義以來第一次慘遭如此敗績,從此走了下坡路。後來王師心逐步升遷,而他在朝廷中的發言權也越來越大,直到南宋時期都一直身居高位,為此令眾多百姓免於苦難。
這三人都是高峰敬重的人,他們都將在京東兩路任職,在上任之前,高峰便邀請他們共赴青州相聚,此舉既是為了了卻那份敬仰的心願,也是為了拉籠他們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