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東坡淵明化歸吟(1 / 3)

隻見卓開衣衫隨風輕擺,劍姿時而狀如微醺潦草隨性,時而急揮如風迅疾難擋,每招每式如閑庭散步般從容一氣,瀟灑超逸至極。

卓峰看得呆了,這奇妙劍法與追風劍法全然不同,隻在快劍之處有幾分相似,卻也無追風劍法那般狠辣,隻覺風雨欲來而驟然停歇,隨即緩而灑脫寫意非常。

卓開舞畢,長劍一收站定,卓峰回過神來,喜道:“爹!這套劍法實在是妙極,比起追風劍法要強過百倍!隻是招數實在少了一些……”卓開聞言哼了一聲道:“放肆!追風劍法乃爹耗畢生精力所創,論臨陣對敵無出其右者,隻是施展快劍對用劍者內力功底要求極高,你內力不精,爹隻得另創這劍法教與你,過於倉促也隻得這幾招。”

卓開將長劍向前一指又道:“凡臨陣對敵,拚的無非便是招式與內力,內力雄厚者快而剛猛,招式高明者巧而多變,正是各有千秋。你既內力不精,那便隻能在招式上彌補,這套劍法招式看似是少,但千變萬化皆在疾緩交替之中,你且看好。”說罷卓開長劍一揮,卻是又舞起來。

卓峰見父親此次劍姿與方才並無不同,然而疾緩一變,招式卻是完全不同,疾時猛攻如風雨來襲,緩時固守則徐而圖進,相得益彰精妙至極,不由得暗暗讚歎。

卓開舞畢,將長劍收入劍鞘道:“峰兒,這劍招固然精妙多變,但若你與對方內力差距過大,正麵交手招式再妙也是無用。所幸此次比武並未聽聞有高手前來,否則莫說是爹與你聞人伯父,就是任一門派的高徒,你也不是對手。”

卓峰聞言忙道:“爹,峰兒本也不想成為什麼武林高手,隻是這套劍法比起追風劍法實在飄逸得多,不由得喜歡非常……”卓開聞言搖了搖頭,輕歎一聲道:“你既喜歡,那便好好練此劍法。要將其熟練運用八日定然不足,但你若肯用功,也可掌握三五成,應付那些江湖草莽倒也足夠。”

卓峰見父親煞費苦心為自己獨創這飄逸劍法,心內感激非常,想自己平日疏於練劍,隻顧四處找樂惹是生非,實不想再白費父親這番苦心,見他又歎氣不止,不由得愧意頓生,忙道:“爹,你放心,峰兒一定好好練此劍法,決不辜負您一番苦心。”卓開聞言微笑點頭,坐到院中石桌旁說道:“這樣便好,你耍一遍讓爹看看。”

卓峰依方才所見招式舞起劍來,雖不盡得要領,但也有幾分模樣,卓開暗暗點頭忖道:“想不到峰兒在劍術上倒有些天賦,隻是何以追風劍法練得那樣潦草?”

卓峰身姿愈加放鬆,隻覺從未在練劍之中獲得如此樂趣,不由得舞得性起,長劍向左一指,右足抬起順勢在牆上一點跳上對麵牆頭,隨後一眼瞥見院中那顆老槐樹,長長的枝幹伸展出來,仿佛邀他共舞。卓峰沉浸其中,隨即躍了過去,左足在剛冒出芽的嫩綠樹枝上一點,頓時失去平衡,“啊”地叫了一聲倒跌下來,卓開忙起身單掌在他後背一頂,卓峰落地一個趔趄慌忙站穩,回過神來方覺尷尬,幹咳兩聲道:“爹,峰兒還需多練,隻是這劍法可有名字?”

卓開笑道:“名字爹倒是沒來得及取,不如就叫‘落槐劍法’,貼切得很。”“哈哈!莫要胡鬧!”父子二人相視大笑,氣氛頓時融洽至極。

卓峰邊笑邊道:“爹,峰兒倒是有個好名字。”“哦?說來聽聽。”“峰兒方才練此劍法,隻覺世間萬籟俱靜,不由得神遊天外,頓感超脫一切無欲無求,這倒與二人頗為相似。”“區區一套劍法,何來這許多感慨。”卓開聞言笑道,“那二人卻是何人?”“一為東晉陶潛,二為本朝蘇軾。”卓開心中一震,頓時麵色大變。

卓峰並未察覺,隻顧背過身去踱步道:“‘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陶潛做人何等灑脫?‘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這首《定風波》與陶潛的《歸去來兮辭》雖意境不同,但卻是相同的人生境界。就如同這劍法,不循常理無拘無束,所以依峰兒之見,不如就叫它‘歸吟劍法’。”這“歸吟”二字乃卓峰取自“歸去來兮”與“何妨吟嘯且徐行”二句當中,倒頗有一番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