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平靜的日子與奇怪的課程(改1)
劉三石的眼睛在模糊中,還看著儒尊還在講解,漸漸閉上了眼睛。一股
飯菜的香氣引誘著劉三石的眼睛不得不睜開。視物開始清晰了。原來自
己已經坐在了棚改工程項目的飯堂,自己還在蹭飯吃。自己的盤子裏麵
是一個雞蛋、兩個包子和一碗小米粥。同事們還在那裏有說有笑的。
飯後,就要回自己的辦公地方了。
不經意間已經到棚戶區改造項目快一個月了。回想當初那被主任急迫的
用車送到這裏,那一幕幕還在不停的在眼前翻過。
這個項目是一項重要項目,可以說是百年不遇的。其實如果能夠參與這
項工作應該是很光榮、很幸運的事情,而我到達這裏的途徑不是像別人
一樣一開始被選入參加的,而是有種奇怪的方式被送到哪裏的。
這裏的工時是早九到晚九,周六周日不休息。但是,總部要求具體情況
要各個分指來決定。劉三石是在三分指,是三分指社區工作組,主要是
監督、協調、協助工作。聽說要借調半個年頭。劉三石很擔心呀,劉三
石當初被送來的時候很是匆忙,很多工作都沒有交接,而且後麵還會很
忙,真是很擔心呀。
棚改的工作比較紛繁,其實也沒有多大的事情,就是要走街串巷,和居
民聊天,了解看法,需要和項目的人一起配合,接待居民的詢問和情況
了解。和項目部的人一起入戶與居民談心和了解情況,以及再加上評估
公司的一起入戶評估。
劉三石喜歡入戶,特別是事情比較麻煩的家庭。感覺上,如果被人冷冰
冰的對待的話,反而很好。遇到事多的人,那就真的很麻煩,怎麼說話
都做不通工作,還有就是熱情的,真是不好意思,一進門就上茶。當然
,這個不是重點,劉三石總怕人家少了什麼東西,工作人員會成為懷疑
對象,於是劉三石總喜歡在門口,不進入人家的深處。
雖然總跑著,一會兒在這裏,一會兒在哪裏,大熱的悶天把劉三石帶的
帽子都已經濕透多少次,汗堿已經在帽子是耍了白圈,但是,劉三石不
感覺到累。因為這個對劉三石不算什麼。
其實,時間是一個問題,因為每個人每個居民在家的時間不一樣,而且
有時間的也不一樣。特別是租戶,要等房主、中介、租房子的人都有時
間才行。那可就真的沒譜了。甚至一天都要等,到晚上八九點鍾才能湊
齊人。
當然,劉三石負責的是成套房,也許麻煩一些,平均一戶評估需要半個
小時以上。如果精裝修就更要時間長。劉三石想自己是幸運的,有的地
方是一梯一戶的,那是一個大,還是頂層,有平台,聽說那個用了三個
小時以上還沒有評估完成。
如果要比,那就是簡易樓和平房,那個快,很多沒有裝修,而且近門就
是床,幾乎幾分鍾一戶。
總之,工作忙也不忙,時間還是要消耗堅守的。這就是棚戶區改造項目
,到現在為止,很多人都等政策,其實這個才是重點。等出來了,才能
看出居民的真正想法。
比如今天,一上午都在等待,要到在中午十一點半才有一次入戶評估。
晚上呢?是六點半或者七點才有一戶入戶。其餘的時間呢?劉三石看了
《道德經》,而後在繼續看《老舍散文》:《貓》、《落花生》、《四
位先生》、《檀香扇》、《畫像》、《神的遊戲》、《一天》、《有聲
電影》、《搬家》、《藥集》、《文藝與木匠》、《文藝副產品》等等
。
再看看同事們,都在通過新安裝的路由器用手機上網。而,似乎隻有劉
三石中發出咯咯咯的笑聲。因為,老舍的文章寫得太好了。沒有什麼過
於華麗的描寫,都是用那些平淡的語言來描寫而敘述,而其中的經典語
言與文字讓劉三石不停的發笑,那種幽默比文章中寫道的幽默還要有趣
。劉三石總感覺自己的文風有點像老舍,但是,又恐怕有模仿之嫌。實
際上,劉三石的文風與老舍完全不同,那簡直就不是一個級別的。老舍
是文學大家,雖然他自謙。而劉三石呢?那是徹徹底底的普通工人,連
個文化人都算不上,最多算是一個窮酸而且文筆奇差的秀才而已。又能
如何談得上文風呢?
什麼?你不相信?那你就那老舍、朱自清等名人的文章和劉三石所書寫
的文章對照一下就知道了。什麼?不知道劉三石的文章在哪裏?不知道
劉三石的騰訊空間和**空間?沒關係,你可以搜百度等,查找小沒毛
的倉庫或者MKDKLISH空間。什麼?還是不行?那就直接在起點裏麵找劉
三石雜文集便可以了,雖然是剛剛將文章搬過來,但是,還是有一些文
章與詩歌的。你可以比較一下。
劉三石遇到過很多姓氏,比如小徒弟叫煉青磊,姓煉;搭檔叫宗少康,
姓宗。還有姓曆的,這回居然遇到了個姓房的,叫房超。哇,劉三石快
暈菜了。這裏還有個叫劉萍的,總讓劉三石感覺是同學。因為劉三石的
同學也有叫劉萍的,是學園林的。嗬嗬,有點暈了。
就這樣,劉三石在平靜、忙碌的工作、欣慰的閱讀老舍散文和因為手機
沒有上網功能而被眾同事討論下,再次等到了星期六。
這個周六,劉三石沒有踏踏實實的老老實實的早早睡覺,而是和母親董
三記一起商討是否要參加這次限價房購買。看著列表,房子還是那麼
貴,但是,這是唯一的機會了。沒有獨立住房,搞對象的確也是問題。
這個機會也來之不易,當初申請的時候,是最後了。因為劉三石已經三
十一了,三十歲單身就可以申請限價房。現在呢,查完線路後,在與母
親進行商議,根據路線、金額等等綜合來看,選擇通州的和舊宮南海子
的房子,其餘的,的確根本買不起。就這個,還是要咬牙,而後貸款20
年。除非有人能夠給予資金注入。劉三石的稿費也不過250元。還是有
文章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協助家裏麵。父母退休金平均2000元,而劉三
石自己的工資也是這樣,的確難呀。
淩晨快一點了。將表格放在了門廳茶幾上了。回到屋裏,關上空調,打
開窗戶,打開蚊香,躺在床上,一裹毛巾被,把枕頭拍扁,將臭毛魚放
在胳膊肘的地方,舒舒服服的睡著了。
不知道是做夢還是什麼,因為這一周,劉三石一直都在做夢,各式各樣
的夢。非常混亂的夢,做夢做的頭疼的很。經常是早早起來坐在客廳的
木質沙發上,用手摸著扶手下麵的孔雀雕刻,慢慢的恢複狀態而已。
漸漸的,劉三石睜開了眼睛,驚異地發現自己居然還坐在秘境堂教學一
樓109教室第一排的位置上。講台上麵還是儒尊。
那位儒尊依然屹立不倒,似乎已經在哪裏站了七天左右,真是佩服。而
且聲音還是那樣洪亮:
上周因為我講得過多,導致你們自動返回自己是世界了,我十分抱歉。
當然,陶先翁今天有事,要晚來一會兒,就有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新來的
位美女。她們分別是末塵、末雪、末風、末雨。
隨著話聲和儒尊手心指端指向,看到教室門口第二、三排坐在四位女同
學,按照老師的介紹,依次起立鞠躬。怎麼說呢?一個如飛舞的桃花、
一個如飛舞的雪花、一個清秀如風、一個短小精悍、皮膚潤如細雨。大
概是這樣吧。
儒尊把話拉回來:“好了,同學們,現在咱們這個特招班由二十四個人
變為二十八個人。希望你們以後能夠團結一起,相互幫助,成為秘境堂
曆史上最團結的一個集體。”
下麵一片掌聲。
儒尊繼續說:“她們的法器也與你們的差不多,陶先翁的本子上也寫著
呢。分別是萬花籃,天仙魔藤編製,內有萬花之精髓;飛雪天晶,是天
晶所製成;颶風鐲,是風的精華;雨水普石。隻有都能夠做什麼,你們
下課自己去溝通。我就不多嘴了。”
儒尊轉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易圖,而後提了個問題。很多
人搶著回答,隻有劉三石避而不語。
往後就是儒尊繼續講什麼兵法戰術:
地形有通、掛、支、隘、險、遠等六類。我們可以去,敵人可以來的地
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應搶先占據地勢高而向陽的地方,並保持糧道
暢通,這樣與敵交戰就有利。可以前進,不易返回的地域叫做掛;在掛
形地域,敵軍如無防備,就要突然出擊戰勝它;如果敵有防備,我出擊
不能取勝,就難以返回,於我不利。凡是我出擊不利,敵出擊也不利的
地方,叫做支;在支形地區,敵人雖然以利誘我,也不要出擊;最好是
帶領部隊假裝離去,誘使敵軍前出一半時,我突然發起攻擊,這樣有利
。在隘形地,我若先敵占據,就要用重兵堵塞隘口,等待敵人來攻;如
果敵軍已先我占據隘口,並以重兵據守,那就不要進擊,若敵人沒有用
重兵據守隘口,就迅速攻取它。在險形地區,如我先敵占領,要占據地
勢高而向陽的地方侍擊敵人;如果敵人已先占領,那就主動撤退,不要
進攻它。在遠形地區,雙方勢均力敵,不宜挑戰,勉強求戰,於我不利
。以上六點,是關於利用地形的原則;這是將帥的重要責任,是不可不
認真考慮研究的。
部隊失敗的情況有走、弛、陷、崩、亂、北等六種。這六種情況,
都不是由於天災造成的,而是由於將帥的過失所致。在敵我條件相當的
情況下,如果攻擊十倍於我的敵人,因而失敗的,叫做走。土卒強悍,
將吏懦弱,因而失敗的,叫做弛。將吏本領高強,士卒怯弱,因而失敗
的,叫做陷。部將怨怒而不服從指揮,遇到敵人忿然擅自出戰,主將又
不了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製,因而失敗的,叫做崩。主將軟弱而又缺乏
威嚴,訓練教育不明,吏卒無所遵循,布陣雜亂無章,因而失敗的,叫
做亂。主將不能正確判斷敵情,以少擊多,以弱擊強,又沒有精銳部隊
為骨幹,因而失敗的,叫做北。以上六種情況,必然導致軍隊的失敗;
這是將帥的重大責任,是不可不認真考慮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正確判明敵情,製定取勝計劃,研究地形
的險易,計算道路的遠近,這些都是將帥的職責。懂得這些道理去指導
作戰的,就必然勝利,不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就必然失敗。
所以,如果根據戰場實情確有必勝把握,即使統帥命令不要打,也
可以堅決地打;如果根據戰場實情不能取勝,即使統帥命令打,也可以
不打。作為一個將帥,應該進不貪求戰勝的功名,退不回避罪責,隻求
國家和部隊得以保全,符合於國家的根本利益,這樣的指揮官才算是國
家最寶貴的人材。
將帥對士卒能像對待嬰兒一樣體貼,士卒就可以跟隨將帥赴湯蹈火;將
帥對士卒能像對待自己的“愛子”一樣,士卒就可以與將帥同生共死。
但是,對士卒如果過分厚養而不能使用,一味溺愛而不能驅使,違犯了
紀律也不能嚴肅處理,這樣的部隊,就好比“驕子”一樣,也是不能用
來打仗的。
隻了解我軍能打,而不了解敵軍不可以打,取勝的可能性隻有一半
;隻了解敵軍可以打,而不了解我軍不能打,取勝的可能性也隻有一半
;了解敵軍可以打,也了解我軍能打,而不了解地形條件不可以打,取
勝的把握仍然隻有一半。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將帥,他行動起來,目
的明確而不迷誤,他所采取的措施變化無窮而不呆板。所以說:了解敵
方,了解我方,就能必勝不敗;了解天時,了解地利,勝利就不可窮盡
了。
按用兵的規律,戰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紀
地、圍地、死地等九類。諸侯在自己的領地上與敵作戰,這樣的地區叫
做散地;進入敵境不深的地區,叫做輕地;我先占領對我有利,敵先占
領對敵有利的地區,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可以來的地區,叫做
交地;敵我和其它諸侯國接壤的地區,先到就可以結交諸侯國並取得多
數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敵境,越過許多敵人城邑的地區,叫做重地
;山林、險阻、沼澤等道路難行的地區,叫做圮地;進入的道路狹隘,
退出的道路迂遠,敵人以少數兵力能擊敗我眾多兵力的地區,叫做圍地
;迅速奮戰則能生存,不迅速奮戰就會被消滅的地區,叫做死地。因此
,在散地不宜作戰;在輕地不可停留;遇爭地應先敵占領,如敵人已先
占領,不可強攻;在交地,部隊部署應互相連接,防敵阻絕;在衢地則
應結交鄰國;在重地則應奪取物資,就地補給;在妃地則應迅速通過;
陷入圍地則應巧設奇謀;在死地要迅猛奮戰,死裏求生。
古時善於指揮打仗的人,能夠使敵人前後部隊無法相顧及,主力與
小部隊不能相依靠,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隔斷,不能收攏,士卒潰散
,不能聚集,即使聚集也很不整齊。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也要堅持有
利就行動,不利就停止的原則。試問:“如果敵軍眾多而且陣勢齊整地
向我進攻,該如何對付它呢?”回答是:“先奪取敵人的要害之處,這
樣,敵人就會被迫聽任我的擺布了。”
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
道路,攻擊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
凡是進入敵國作戰的原則:深入敵境則軍心專一,敵軍無法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