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石化勝利煉油廠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伴隨著勝利油田的開發而在臨淄興建的一座大型的石油加工廠。建廠初期,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人們環保意識比較薄弱,普遍存在"重生產,輕環保"的思想,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該廠向大氣排放的硫化物超過國家允許排放標準的幾十倍。煉油廠的必備設備"火龍",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活。
工業汙水灌溉農田,造成嚴重汙染,致使工農關係緊張。麵對這種嚴重形勢,該廠領導認識到"生產要發展,環保須同步",必須把治理汙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環境意識的增強很快化為廠領導的行動,自上而下建立了一係列環保機構,加大了環保投資,特別是重視增強職工的環保意識,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環保宣傳活動,使環境保護成為職工的共識。這一切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結果:
汙水綜合處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1994年達到82%,走在全國石化企業前列;解決了劇毒物硫化氫對大氣的汙染問題;"火龍"的燃燒也達到了正常生產的要求。進入90年代,該廠領導的環境意識更上一層樓,清潔生產是聯合國列入本世紀環境與發展議程的一項重要議題。該廠積極開發清潔生產工藝,清潔燃料的研製是該廠追求環保社會效益的重要舉措。研製並生產了高標號的93、95、97號無鉛汽油,係列化生產使其占全廠汽油總量的90%以上,受到用戶的歡迎,並出口新加坡。除了治理汙染,該廠還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廠先後建起了廠區綠化帶、植物園和四處街心公園,並建立了油城第一個公園--小觀園。全廠綠化麵積占94%,人均綠地麵積達到130平方米。生活舒適,環境幽雅。給子孫留下藍天、碧水、綠地,已成為勝利煉油廠領導和職工的不懈追求。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眾的環境意識水平不高,在一定意義上看,是我國經濟水平不高的一種表現。目前,我們已逐步解決了溫飽問題,實現了第一個經濟翻番的目標,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大幅度改善,要求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願望也越來越普遍。國家環保局與鐵道部曾共同舉辦了一次"清除鐵路沿線白色垃圾"活動,曆時一個月,清掃鐵路線6845.6公裏,清除垃圾124608噸,參加職工956941人次,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環境意識不可能自發或自動的產生,要靠教育,采用適當措施,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使之成為一項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能用自己的行動自覺地保護生態環境不受汙染和破壞。環保意識的教育應該深入到生活中的每時每刻。
大連海洋漁業公司投資300多萬元新建了草坪,這一天,總經理張毅早早來到辦公樓,靜觀人們如何通過草坪。25分鍾之內,先後有38名職工毫不痛惜地踏草坪而過,隻有兩名女職工過草坪時規規矩矩地走在水泥路上。張毅心頭一亮,這不是講究公德、愛護環境的好典型嗎!職工大會上,他宣布獎勵這兩名女職工每人1000元。這件事引起很大震動。有人說這真是天上掉餡餅,可張毅說,我獎勵的是她們自覺維護環境的道德意識,而這種意識的養成,非一日之功。這種獎勵值得。
的確,如果每個人都能有良好的環境意識,那我們居住的地球何至於會傷痕累累?
保護環境,匹夫有責。
加強環境管理
1992年4月,平頂山市通過地方立法,取得了對煙塵、粉塵"論斤收費"權。每千克煙塵按0.45元收費,對實施排汙許可證的8家排汙大戶進行問題收費。從1992年10月到1994年9月,這個市"論斤收費"額達305萬元。宜昌、貴陽、杭州等地也出台了"論斤收費"辦法,分別對二氧化硫和氟化物以量收費,價格不等。使出這一招,許多排汙企業坐不住了。平頂山電廠的煙囪已超過150米,過去按濃度收費,國家沒有此類標準,造成汙染,群眾反映強烈。實行"論斤收費"後對廠方震動很大,該廠及時投資120萬元,對排汙量較大的2號鍋爐進行治理,使除塵率由90%提高到96%,煙塵排放量也由每年4796噸減少到1981噸。宜昌熱電廠是該市煤耗最多、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戶主,實行"論斤收費"後,該廠每季度工多交排汙費18.92萬元,廠長一聽急了:這樣下去,企業受不了,從現在開始,我要抓治理。很快,通過改購低硫煤,使排汙量明顯下降。宜昌市80家持有排汙證的企業,也紛紛尋求排汙減量的對策,一年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7158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