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環境科技與環保產業(1)(3 / 3)

一道看起來似乎是不可逾越的牆往往把環保主義者和工業界分隔開來。

這道屏障是20世紀70年代知識界兩極分化造成的結果。它迫使人們把自己分成是技術上的樂天派,或是技術上的批評者。

有關環境問題的辯論往往使主張發展對環境無害的、小規模的、較"低"的技術,甚至主張恢複最原始的技術的人同主張發展大規模的、複雜的"高"技術的人對立起來。以節能和開發簡單的再生能源技術為基礎的開發能源的"軟道路"被置於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以核裂變為基礎的"硬道路"相對立的地位。有機耕作對過度使用能源、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常規工業性農業生產提出了挑戰。

真正先進的技術已經存在無論是先進技術的鼓吹者還是批評者,往往都是從現有技術的角度給"先進"下定義。但是,"先進技術"是一種不斷變動的目標。這個名詞最初是被用來描述19世紀20世紀80年代發生的以科學為基礎的第一次偉大的革新高潮。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先進技術所指的是原子能、第一台簡陋的電子計算機、電視和火箭技術等。

而現在,我們正處在信息革命、生物技術革命、材料和製造業革命以及能源轉換時代的開始,而不是結束。革命性的變化正在"活的機器"和"工業生態"這樣一些領域出現。到本世紀晚些時候,我們在分子水平上操縱物質的能力將不斷提高,這可能把我們的技術置於一種嶄新的基礎之上,從而大大加速技術的變革。在50年之內,被認為是當今高技術的幾乎每一項技術都很可能被送進博物館。

先進的技術總是龐大的、複雜的,而且從環境的角度講是毀滅性的現代技術的批評者以充分的理由提出規模與複雜程度、汙染和對健康的危害等問題。某些人甚至說這些問題是開發先進技術的必不可免的特征。但是,如果我們從出現的可能性,而不是從目前的限製的角度來看待技術的話,那麼要是把這些問題看做是表明我們還沒有取得足夠先進的技術的跡象,那就比較有意義了。

太陽能光電技術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說明先進技術可能是小規模的、簡單的、安全的和非汙染性的。將來在住宅屋頂上的小型設施將同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同樣經濟。光電技術代表了技術簡化措施的頂點,沒有任何活動部件,不出任何毛病。而且光電技術在工作期間根本不排放任何汙染物質(環境方麵的難題是如何使工業生產過程淨化)。

在20世紀20世紀70年代就能源問題展開辯論時,主張走"硬道路"的人一般都輕視光電技術,說它太昂貴,不能發揮重要作用;而"軟道路"的鼓吹者一般地都說它的技術水平要求太高、太新奇,因而不予考慮。但是,現在大多數實業界領導人和這一領域的研究人員都指望,到20世紀末或進入下本世紀之後不久,光電發電將成為在成本方麵能同所有其他發電方法相競爭的發電技術。

象太陽能電池發電這樣的高技術,往往在同一些比較簡單的軟技術部件配合作用時效果最佳。例如即使是在技術最先進的講究能效的家庭,使用激光控製照明這樣的高技術裝置,也一定包括一些簡單的成本效率高的措施,如堵塞漏洞增加隔熱設備和捕獲被動的太陽熱能。這是在以往的許多次辯論中貫穿始終的一個重要認識。發展高技術和發展低技術並不是互相排斥的兩條路。當你把它們明智地結合在一起時,它們是完全能夠相互適應和協同一致的。

有一種先進技術,它"剛剛出現"在20世紀20世紀70年代和20世紀80年代期間,大多數技術樂天派對未來的設想基本上是比目前的情況更大、更好、更高。有人認為,先進技術也許沿著由不同的價值體係確定的完全不同的一條道路發展。大多數技術專家十分認真地考慮這種想法。回顧過去,環保主義者卻常常接受關於隻有單一形式的先進技術的想法,但是他們不喜歡它,因此把自己說成是技術批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