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反駁老師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Galilei),1564年2月15日在意大利北部近海處的比薩城出生。
伽利略的父親文森西奧·伽利萊是一位音樂家。當時的音樂理論在許多方麵已成為抽象的數學,阻礙了音樂的進步,文森西奧和他的老師查理諾兩人之間發生了一場關於音樂理論的激烈論戰,他的創造力和雄辯才能導致了音樂理論與音樂實踐相結合的一場革命。就在文森西奧反對純理論的戰鬥之後不久,迅速變化的音樂實踐導致了歌劇的誕生與和聲的發展。
伽利略的母親叫吉烏利亞·安曼娣娜。
伽利略是老大,下麵還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
1572年,伽利略開始上學。他是班上最聰明的學生,老師對他很滿意,他的手也很靈巧。
晚上,伽利略常在家裏做一些能運轉的小機器,其中有一種能從地上舉起笨重的東西。他把它看成是自己最好的玩具。
晚上,他經常坐在室外觀看星星,心裏充滿了各種奇妙的想法,嚐試著為自己解釋各種事物,有的問題連他的老師都回答不了。
伽利略10歲那年,舉家遷居到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城市,阿諾河橫貫城中,美麗的橋梁橫跨河上,兩岸是漂亮的建築物。
當時,意大利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中部地區,是以羅馬為中心的教皇領地。教皇在意大利有相當大的勢力,他統治著思想界,不允許有反對教皇傳統教義的思想存在。其他地區是一些邦國。佛羅倫薩就是一個重要的邦國——托斯卡納公國的中心。
佛羅倫薩在曆史上擁有很多著名的作家,如以《神曲》聞名的但丁(1265-1321年),以《十日談》而聞名的薄伽丘(1313-1375年)等,藝術家有列奧那多·達·芬奇(1452-1519年),米開朗基羅(1475-1564年)、博蒂賽利(1445-1510年)等;還有一些科學家,他們和整個意大利,以及歐洲的一些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構成了歐洲的一個重要曆史時期——文藝複興時期。
伽利略先在佛羅倫薩上學,13歲時進入了佛羅倫薩附近瓦朗布羅薩古老的卡馬多斯修道院學習。學校的老師想把他培訓成聖職人員,但他的父親卻希望他學醫,兩年後,把他接回了佛羅倫薩。
伽利略在佛羅倫薩經常到托斯卡納大公在1571年建造的公共圖書館去讀書。
伽利略的一個好朋友是比薩學校的一位教師,幫助他在1581年上了比薩大學。
17歲的伽利略在比薩大學的最大特點是喜歡反駁教授。
在比薩大學,教師們講授的物理學是亞裏士多德的自然哲學。
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還是亞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集古希臘哲學之大成,但丁稱他為“眾人之師”,在歐洲,從意大利神學家、經院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1226-1274年)時代到伽利略時代,人們都非常尊崇亞裏士多德,把他稱為“哲聖”,從13世紀開始,大學教育采用的模式就是精心閱讀亞裏士多德的原著,研究亞裏士多德著作的注釋,以求掌握其著作的原意,探究其著作中有爭議的問題。
亞裏士多德生活在2000年以前,從那時以來,許多事物已經發生了變化,亞裏士多德也不免在某些方麵會犯錯誤,比如:亞裏士多德認為,如果把一塊大石塊和一塊小石塊從高處拋向地麵,大石塊將先到達地麵,小石塊最後到達地麵,但這和事實並不相符,亞裏士多德的自然哲學並不看重實際觀察,它隻滿足於解釋事物的發生怎樣符合定性的因果原則。
伽利略不相信物體的下降速度真的與其大小成正比,他在實際觀察中注意到,冰雹大約是從同一高度一起下落的,但大小不一的冰雹是同時落地的。
因此,伽利略對有些老師所講的亞裏士多德的自然哲學提出了質疑,自然就冒犯了這些亞裏士多德派的老師。
伽利略喜歡用秤稱一稱物體的重量,測量它們的體積,通過實驗來找到他自己提出來的問題的答案。
伽利略佩服古希臘科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212年),他認為阿基米德通過實驗,認真地驗證他的想法,因此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
伽利略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的方法,是先用數字來驗算,然後使用手和眼來檢驗,如果得出相同的答案,這個答案一般都是正確的。比如說要檢驗一個圓罐子和一個方盒子,哪個容器能盛更多的沙子,可以用尺子來量這兩個容器,然後用數字算出答案,也可以把這兩個容器裝滿沙子稱一稱,然後把沙子倒掉,再稱一下,但是,這樣做也還得用數字。然而,伽利略先把罐子裝滿沙子,然後把罐子裏的沙子倒入盒子中,不用數字就求得了正確答案。
伽利略研究的問題實際要比這難上百倍,他自己也找不到有些問題的答案,但這些問題都不是無足輕重的。
思考燈的擺動
伽利略時常到比薩城裏的大教堂去參觀,在那兒不僅可以欣賞到藝術品,還很安靜,有利於他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