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奇妙的動物——遊走在荒野中的神秘生命(2)(1 / 2)

知識鏈接

·靈巧的烏鴉·

烏鴉是一種“心靈手巧”的動物,它們可以把小樹枝、羽毛和其他碎片用做工具,誘捕位於很難達到的地方的獵物。一隻名叫貝蒂的烏鴉會把一根直鐵絲彎成鉤子,然後用它取回管子裏的食物。這些鳥生下來就有製造工具的天賦,隻是需要通過觀察長輩才能熟練掌握它們的技能,而這正是智商高的證據。研究顯示,大烏鴉能熟練利用社交影響得到更多保護和食物。

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下一個滅絕的動物是什麼

人類,站在生物世界界金字塔尖上,對這個藍色的星球擁有絕對的統治權,無節製地擁有許多生物的生殺大權。然而,在瘋狂攫取資源,發展人類自身的同時,其他物種的命運,不再是自然選擇,而竟是“物競人擇”。人類的驕橫加上殘酷大自然的摧殘,讓一些生物正瀕臨滅絕。這不僅影響著微妙的自然平衡,還影響著自然給人類安排的道路。

咯咯笑的熊狸

屬於夜行性動物,有時亦在上午活動。曾發現它們與灰葉猴和白頰長臂猿一起活動和覓食。熊狸棲息於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中,尖銳的爪及能抓能纏的尾巴使其在高大樹上攀爬自如,能在樹枝間跳躍攀爬尋找食物,同時利用尾巴纏繞樹枝協助維持平衡。它們的後肢能往後彎曲很大的角度,以便頭朝下從樹上爬下來。常年生活在樹上,成為典型的樹棲動物。

熊狸晨昏活動較頻繁,熊狸雖然屬於食肉目,但是犬齒不發達,切齒也和其他食肉類不同。主要以果實、鳥卵、小鳥及小型獸類為食。熊狸在受威脅時會變得異常凶猛,而在開心的時候會發出咯咯笑的聲音。

懶惰的蜂猴

蜂猴,別名懶猴、風猴,屬懶猴科。蜂猴可分為9個亞種,中國有2種,分布於雲南和廣西,數量稀少,瀕臨絕滅,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天蜷縮睡覺,行動緩慢,而且隻能爬行,不會跳躍,因而又稱懶猴。蜂猴動作雖然慢,卻也有保護自己的絕招。由於蜂猴一天到晚很少活動,地衣或藻類植物得以不斷吸收它身上散發出來的水氣和碳酸氣,竟在蜂猴身上繁殖、生長,把它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使它有了和生活環境色彩一致的保護衣,很難被敵害發現。

溫順的亞洲象

亞洲象是亞洲大陸現存最大的動物,一般身高約3.2米,重可超5噸。亞洲象是列入《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瀕危物種之一的動物,也是我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我國境內現僅存300餘頭。

人類對土地的侵占導致亞洲象棲息地的喪失成為亞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脅。農民會認為它為有害動物而捕殺亞洲象。盜獵以獲取象牙也是威脅之一,但因為亞洲象隻有雄性才長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盜獵威脅那麼嚴重。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傳統對圈養亞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來越少,圈養亞洲象也無了用武之地,許多原大象的飼養者不得不帶著大象在街頭乞討為生。還有一些亞洲象因為事故、受傷或虐待而死,或無法獲得充分的照顧。

亞洲象比非洲象溫順且較小,很容易被人馴化。

知識鏈接

·瀕危物種是什麼·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高速下降,許多物種麵臨著滅絕的威脅。威脅野生動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棲息地喪失、商業開發以及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國際貿易。資源十分有限,必須有的放矢,針對物種的瀕危等級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我們可以根據物種瀕危程度製定相應的法律,應用建立自然保護區、瀕危物種繁育中心等保護生物學手段,對瀕危物種實施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同時,必須限製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製定法律來保護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