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山野之秘——人“神”莫辨的山海異形(3)(1 / 2)

“巨人之路”的傳說

巨人之路又被稱為巨人堤,這個名字起源於愛爾蘭的民間傳說。相傳遠古時代愛爾蘭巨人芬·麥克庫爾要與蘇格蘭巨人芬·蓋爾決鬥。為此,麥克庫爾曆盡艱辛開鑿石柱,並把它們移到海底,鋪成通向蘇格蘭的堤道。大功告成後,他回家睡覺,準備養精蓄銳後跨堤去攻打蓋爾。此時,蓋爾卻捷足先登來跨堤察看敵情,他見到沉睡中的麥克庫爾身軀如此巨大,不由暗暗吃驚。而麥克庫爾的妻子急中生智,詭稱沉睡巨人是她初生的嬰兒,蓋爾聽了更為驚恐,“孩子如此巨大,其父該是怎樣的龐然大物?”他嚇得撤回蘇格蘭,並搗毀了其身後的堤道,隻剩一段殘留的堤道屹立在愛爾蘭海邊。古代人無法理解這種自然奇觀,所以稱之為“巨人之路”。

火山熔岩的結晶

美麗的傳說仍在傳誦,但是這道通向大海的巨大天然階梯之謎,被地質學家們揭開了謎底,原來它是由火山熔岩的多次溢出結晶而成,獨特的玄武岩石柱之間有極細小的裂縫,地質學家稱之為“節理”,熔岩爆裂時所產生的節理一般具有垂直延伸的特點,在沿節理流動的水流的作用下,久而久之形成這種聚集在一起的多邊形石柱群,加上海浪衝蝕,將之在不同高度處截斷,便呈現出高低參差的石柱林地貌。

知識鏈接

巨人之路麵臨的威脅

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麵上升,巨人之路這一世界遺產正在麵臨威脅。專家預測到21世紀末,海平麵將上升一米,而更嚴重的是隨之而來的海浪和風暴將更加猛烈地襲擊巨人之路,在2050年到2080年,巨人石道上的石塊將變得更加陡峭,到22世紀初,人們將難以見到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獨特景觀。

·乞力馬紮羅山——赤道的雪峰·

“乞力馬紮羅”在非洲斯瓦希裏語中,意即“光明之山”。乞力馬紮羅山素有“非洲屋脊”和“赤道的雪峰”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為“非洲之王”。

非洲之冠

乞力馬劄羅山位於東非大裂穀以南約160公裏,是非洲最高的山。根據氣候的山地垂直分布規律,乞力馬紮羅山基本氣候,由山腳向上至山頂,分別是由熱帶雨林氣候至冰原氣候。風景包括赤道至兩極的基本植被。因為位於赤道附近所以植被從熱帶雨林開始。氣候分布屬於非地帶性分布,因此乞力馬紮羅山多容易形成地形雨,給它帶來豐富降水。

在海拔1000米以下為熱帶雨林帶,1000~2000米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00~3000米間為溫帶森林帶,3000~4000米為高山草甸帶,4000~5200米為高山寒漠帶,5200米以上為積雪冰川帶。因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近年來,乞力馬紮羅山頂的積雪融化,冰川退縮非常嚴重,乞力馬紮羅山“雪冠”一度消失。如果情況持續惡化,15年後乞力馬紮羅山上的冰蓋將不複存在。援引聯合國的報告說,乞力馬紮羅山的冰蓋將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而融化,在15年後完全消失。違法的伐木業、木炭生產業、采石業及森林火災,都加劇了冰蓋的融化。而乞力馬紮羅冰川消失將對這個地區的生態係統帶來嚴重破壞。據有關研究報告稱,氣候變暖導致乞力馬紮羅山的冰川體積過去100年間減少了將近80%,造成附近居民的飲用水供應減少。

赤道雪峰

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山享有“非洲屋脊”美譽。早在150多年前,西方人一直否認非洲的赤道旁會有雪山存在。1848年,一位名叫雷布曼的德國傳教士來到東非,偶然發現赤道雪峰的奇景,回國後寫了一篇遊記,發表在一家刊物上,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所見所聞。然而,連雷布曼自己也沒有想到,就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眾人指責他在無中生有地宣傳異端邪教,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使這位傳教士備受冤枉。1861年,又有一批西方的傳教士、探險者來到非洲,親眼目睹赤道旁邊的這座峰頂積雪的高山,並拍下了照片,西方人開始相信雷布曼所講的事實,從而結束了對他長達13年的指責。盡管後來仍然有人否認非洲赤道旁會有雪峰,但赤道雪峰的存在至少已有數萬年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