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地理探索(7)(1 / 3)

不久,巴爾斯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其他沙漠地帶,也發現了水牛的岩畫。這時候,巴爾斯的心裏開始琢磨:“撒哈拉大沙漠裏既然有水牛的岩畫,就是說這裏曾經生活過水牛這種動物,否則,人們不會憑空把水牛的形象刻畫在岩壁上。既然這裏有水牛的形象,就可以說明這裏在遠古時代一定會有水和草,要不水牛怎麼能活呢?既然這裏有水牛,這就可以說明在遠古時代一定有遊牧民族在這裏居住過。如果按此想法往下推理的話,撒哈拉大沙漠在遠古時代一定是個綠洲了。”

後來,巴爾斯在恩阿哲爾高原地區的岩畫上,發現了犀牛、河馬和一些在水裏生活的動物岩畫。他還驚奇地發現,在這些岩畫裏邊竟然沒有駱駝這種動物。巴爾斯感到更加興奮。因為隻有有沙漠的地方,才會有駱駝!隻有有水和草的草原上,才會有水牛、河馬!撒哈拉大沙漠裏的岩畫上沒有駱駝,這就說明這裏在遠古的時代一定是有水、有草的大草原,決不會像現在這副樣子,到處都是沙丘和流沙。

於是,巴爾斯把撒哈拉大沙漠的曆史分成了前駱駝期和駱駝期,來標明撒哈拉大沙漠的草原時代和沙漠時代的鮮明界限。後來,考古學家們都普遍采用了巴爾斯這種對撒哈拉大沙漠的曆史分期。

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法國一位叫法拉芒的地質學家曾經到了阿爾及利亞奧倫南部。他在那裏也發現了一些古代洞穴壁畫。經過仔細認真地考察,法拉芒覺得巴爾斯把撒哈拉的曆史分成草原時代和沙漠時代非常合理。這時候,法拉芒還發現這些古代洞穴壁畫裏邊,早期的作品當中經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到了晚期的壁畫當中忽然就沒有了水牛的形象。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法拉芒認為,那時候撒哈拉地區的自然條件肯定是突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也就是說這裏的水源沒有了,撒哈拉才逐漸變成了沙漠。這樣,撒哈拉地區原先的那些水牛也就沒有辦法再活下去了。沒有了水牛,居住在撒哈拉裏的人們當然也不再去刻畫它了。

1956年的時候,法國一個叫亨利·諾特的科學家曾經帶領著一支法國考察隊來到撒哈拉大沙漠,在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山脈和恩阿哲爾高原地區進行考察。他們經過好幾個月的艱難跋涉,最後飲水用完了,大部分隊員生了病,實在是沒有辦法再往前走了。亨利·諾特決定呼叫飛機前來救援,放棄這次考察計劃。沒想到,就在這時,他們忽然發現了一些古代的山洞。亨利·諾特和隊員們立刻忘記了渴,忘記了累,忘記了病痛,動手發掘了起來。結果,他們除了找到了一些古代山洞,還找到了一條隧道。在那些山洞和隧道裏,他們找到了大約三萬件壁畫作品。亨利·諾特和隊員們一看,哎呀,這些壁畫作品的色彩太豐富了,而且有著各種各樣的圖案,實在是太珍貴了。他們別提有多高興了,趕緊拍照的拍照,製作拓片的製作拓片,興奮地忙碌了起來。

亨利·諾特和隊員們從撒哈拉大沙漠回到法國的巴黎以後,立刻對那些壁畫的照片和拓片進行了仔細的研究。最後,他們認為,這些壁畫生動地反映了撒哈拉地區有綠洲時代的社會風貌。

這些壁畫當中,有古代遊牧部落圍剿野生動物的狩獵場麵。那些野生動物的形態刻畫得非常逼真,讓人一看就能夠認出來是大象、獅子、野驢,還有什麼河馬、犀牛、羚羊。它們被獵人追得拚命地奔跑著,那模樣特別瘋狂,看上去就好像要從畫麵上跑出來似的。

這些壁畫當中,還有不少專門表現人物形象的作品。那些人物的身體顯得很高大,最高的約有9米。人物的外形差不多都是胳膊和腿顯得特別長,腰卻很細,肩膀很寬,那模樣非常像現在非洲黑人的身體特征。而且,有的人物形象的肩膀和後背上有很多白色的斑點,就跟現在西非和中非黑人裝飾在身體上的標誌差不多。所以,有些科學家覺得這些壁畫中的人物形象是典型的黑人種族的模樣。這就說明了撒哈拉史前文化是非洲土著黑人創造出來的。

這些壁畫當中,有些作品刻畫的是宗教儀式。所以,有些科學家認為,那時候生活在撒哈拉地區的人們已經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圖騰崇拜。在壁畫裏邊經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這就說明水牛那時候可能在人們的生活裏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於是人們就把水牛當成一種特別神聖的圖騰崇拜的東西了。

那麼,這些壁畫是什麼年代創作出來的呢?亨利·諾特他們用放射性碳14的測定年代方法表明,這些壁畫大約是在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創作出來的。亨利·諾特他們還發現,這些壁畫往往是用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年代刻畫在岩壁上的,所以顯得重重疊疊地刻畫在一塊兒。這些都說明,那時候撒哈拉地區的人們已經在這裏生活了好幾千年了。這也就是說,那時候的撒哈拉地區正處在有水、有草、人興畜旺的草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