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園占地210公頃,水域約4/10。東部為園內最大水麵福海,外圍環列10個小島,構成一處大型園林景區,共有10座園中園和建築風景群。福海略呈方形,東西皆寬五六百米,水麵開闊。盛時每逢陰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先後在此舉行龍舟競渡和放河燈等民俗活動。
圓明園1860年罹劫又經百年風雨,福海已成為稻田和葦塘。開發建設圓明園遺址公園的首期工程就是整修福海景區。挖湖補山,修橋鋪路,清整遺址,綠化環境,曆時7個月,於1985年6月29日蓄水放船,向遊人開放。
黃河壺口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位於山西省吉縣和陝西省宜川縣之間,景區麵積約100公裏2,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黃河壺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壯觀氣勢著稱於世。滔滔黃河到此被兩岸蒼山挾持,束縛在狹窄的石穀中,300米餘寬的洪流驟然收束為50米餘,這時河水奔騰怒嘯,山鳴穀應,形如巨壺沸騰,最後從20米餘高的斷層石崖飛瀉直下,跌入30米餘寬的石槽之中,聽之如萬馬奔騰,視之如巨龍鼓浪,形成壺口大瀑布中的“雷首雨穴”、“萬丈龍槽”、“彩橋通天”等種種奇觀。
名勝區內還有孟門夜月、壺口冰橋等著名景點。在壺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有一塊巨大的奇石,人們稱它為“孟門山”,河水至此就分成兩路,從巨石兩側飛瀉而過,然後又合流為一。這裏又是人們觀賞“孟門夜月”的地方。每當農曆月半,夜臨孟門,可見河底明月高懸。站北南觀,水中明月分為兩排飛舞而下;立南北望,水裏明月合二而一迎麵而來。每到冬季,黃河上遊的水夾雜著大大小小的冰塊湧至壺口,疊摞堆積起來,和石岸相平,形成了連接陝西、山西兩省的天然通道。
“壺口冰橋”亦為一景。景區內還有明代碼頭、同治長城、四銘碑亭、龍門飛渡等人文景觀,有唐太宗李世民帶兵征戰的掛甲山,宋元年間的坤柔聖母殿等。
自然景觀
黃河壺口瀑布是世界唯一黃色大瀑布,譽為母親河心髒。特色鮮明,奇絕壯觀。四季變幻,詭譎迷離。八大奇觀,悸魂攝魄。
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是由黃土高原秦晉狹穀,黃河、瀑布等點、線、麵組成的蒼茫、厚重、粗獷、雄渾為特色的立體空間景觀;而壺口瀑布因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水流變幻。在壺口這一獨特地形地貌麵前就形成了這種其它任何瀑布都無可比擬的動態奇觀。
八大奇觀
水底冒煙:瀑布水霧,騰雲接天。山飛海立:仰觀飛瀑,其勢如千山飛崩,四海倒傾,遊人無不歎喟“壯哉”。
晴空灑雨:烈日當空,雨霧沾襟,晴晝晦冥,風雨迷離。旱地行船河船文化遺跡,再現當年黃河航運盛況。霓虹戲水似長龍吸水,彩橋簇錦,千姿百態,變幻莫測。
旱天驚雷:旋流激蕩,吼聲似雷,如萬鼓齊鳴,晴空驚雷。
冰峰倒掛:隆冬冰封,溢瀑成柱,如冰峰倒掛懸崖,彩虹浮映其間。
十裏龍槽:水切石穿,瀑布後移,穀中之穀,夾岸崇深,如黃龍蜿蜒奔騰,實乃地質奇觀。
其它景點
睡女峰
一座酷似躺臥的女人的山峰,傳說是大禹的妻子幻化而成。石窩寶鏡:壺口岸邊石床上,洪水旋流衝刷石卵從中盤旋琢磨而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石窩,坑壁光滑,圓如規製,內有清泉,清澈如鏡,因一個美麗的傳說人稱“石窩寶鏡”。實為難得的地質景觀。
孟門山:壺口瀑布1500年間後移的遺跡,形成了雨塊巨石組成的河心島,史料記載頗多,“孟門夜”堪稱佳景,千百年來,題詠不絕。實為罕見的地質奇觀。上山熊:睡女峰山坡上一塊巨石,猶如一隻爬山巨熊,傳說為大禹所化。
人文景觀
史藉關於壺口的記載很多,最早見於春秋時代成書的《尚書禹頁》:“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意思是說大禹是從壺口開始了他的治水大業,其它還有《呂氏春秋》、《山海經》、《史記》、《水經流》、《漢地理誌》、《元和郡縣誌》、明《一統誌》等,均有記載,關於壺口的民間傳說就更多,不勝枚舉。曆代文人墨客的詩詞題詠。
明清時代是黃河航運的鼎盛時期,因受壺口瀑布天險所阻,而使“往來舟楫一時窮”。因此在壺口上遊的龍王辿和下遊的圪針灘形成了繁華的古碼頭、渡口和集鎮,這裏成了“東西要道,南北通衢”。最多時每天停泊船隻千餘條,這裏也出現了罕見的數裏路之遙的“旱地行船”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