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蘇州街:是後湖兩岸仿江南水鎮而建的買賣街。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遊幸時開始“營業”。後湖岸邊的數十處店鋪1860年被列強焚毀。現在的景觀為1986年重修。

13、銅亭(寶雲閣):銅亭是中國目前尚存的工藝最精致、體量最大的銅鑄品之一。建在佛香閣西側的五方閣院中一座高4米的漢白玉石座上始建於乾隆年間,高7.5米,重207噸。四麵有菱花扇。雖為銅製,但完全按照木構架結構而做。東、南、西三麵有門,門為四扇格扇門,北麵是八扇格扇窗。門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簾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為內外二層。14、畫中遊:畫中遊是萬壽山西部一組重要景點建築。它依山而建,正麵有一座兩層的樓閣,左右各有一樓,名“愛山”、“借秋”。閣後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後邊的是“澄暉閣”。建築之間有爬山廊。由於地處半山腰,建築形式豐富多采,樓、閣、廊分別建在不同的等高線上,青山翠柏中簇擁著一組由紅、黃、藍、綠琉璃瓦覆蓋著的建築群體,酷似一幅中國山水畫。

15、智慧海:是萬壽山頂最高處一座宗教建築。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築顯得色彩鮮豔,富麗堂皇。“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讚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築雖極像木結構,但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磚發券砌成的,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為“無梁殿”。又因殿內供奉了無量壽佛,所以也稱它為“無量殿”。

16、銅牛: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

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銅牛是為鎮壓水患而設。

17、玉瀾堂: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臨湖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東殿可到仁壽殿,西殿可到湖畔碼頭,正殿後門直對宜芸館。1898年,慈禧發動宮廷政變後,曾把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囚禁於此。

18、諧趣園: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1811年重修後,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園內共有亭、台、堂、榭十三處,並用百間遊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19、四大部州:四大部州在萬壽山後山中部,是漢藏式的建築群。占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前有須彌靈境(現改為平台),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岩宗印之閣。四周是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神州、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莊美觀。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個代表月台,一個代表日台,象征著日月環繞佛身。

圓明園介紹

圓明園原是康熙皇帝(1662—1723在位)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一處花園,據考始於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當時規模較小。到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園主首題“園景十二詠”時,主要景觀除在後湖四岸外,北至耕織軒,東達福海西岸深柳讀書堂。後經雍正朝(1723年—1735年)大規模拓建及乾隆初年增建,至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帝分景題詩成“圓明園四十景”。此後二三十年間,園內又相繼有過多處增建和改建。共有園林風景群近50處、掛匾的殿堂亭閣約600座。其中不少景觀仿自我國各地尤其是江南的名園勝景,諸如杭州西湖十景、海寧安瀾園、無錫寄暢園等等。

圓明園是清帝“以恒蒞政”之處,園林建築兼備理政、園居雙重功能。大宮門外分列部院旗營值房,門內即是舉行朝會的正衙、日常理政的殿堂,再內方為帝後寢宮區,以及祖祠、佛樓和眾多的遊憩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