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取成功的過程中,決不應低估了進取心的重要性。進取心是為了戰勝失望而必須培養的品質之一。
個人進取心是不需要別人提醒,而能主動去做需要做的事情。雖然這是美國人的各種個性中最優秀的一項特質。
當你在工作上一直致力於要求最佳表現時,就必須洞察每一種情況。無疑的,在工作中必然會出現一些超乎尋常的事情,你的努力有一部分就在完成這些較特別的工作,而這就是意味著你在工作中,已注入個人進取心的力量。
著名的財務軟件公司——用友公司總裁王文京就是一個不滿足現狀,具有不斷進取精神的人。他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在單位他還是個工作骨幹。他負責起草的中央國家機關行政會計製度一直沿用到1990年之後。在單位,王文京還曾負責實施了中央國家機關行政會計電算化工作。
王文京在單位可算是個“紅人”,他曾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並曾在全局幹部大會上作先進事跡報告,“如果在機關發展可能會很有前途”。但王文京並不滿足於現狀,他認為他還有很大的能量有待於開發。於是,在他24歲的時候,決定到實業界去發展,到經濟生活的第一線去。王文京意識到辦企業才是他個人的長遠選擇。他認為:“計劃經濟中機關是最好的單位,但市場經濟中企業越來越重要。”
1988年下半年,王文京正式辭職下海。
辭了職的王文京,人事關係轉在街道,他成了待業青年。所以,以最低的企業形式——個體工商戶注冊了“用友財務軟件服務社。”
做企業也有做企業的難度,做企業也有做企業的苦衷,王文京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調整心態:“做企業的人一睜開眼睛看到的就是問題、困難和壓力,但如果你認為問題、困難和壓力是一個企業領導人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業領導人的職責就是要處理問題,要解決困難,那麼,你就不會感到辛苦了。”
1988年,王文京創辦用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過軟件會像汽車一樣成為一個產業。“我隻是感到軟件在世界上很有前途,財務軟件在中國會有發展的機會。”王文京對民族軟件從來沒有悲觀過、失望過。“重要的不是現在的起點是高是低和現在的規模是大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絕對不要怕,哪個企業都是從小發展起來的,堅持下去,一定會有發展。”
在王文京看來,在應用軟件上,民族軟件有挑戰國外軟件的實力。組成軟件產業的三項戰略資源是:人才、市場和資本。市場我們比印度要大得多,印度內需市場很小,美國軟件能發展起來,就是因為它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的市場在未來沒有問題。人力資源中國很豐富,中國還存在人才的結構問題,但這是要靠發展才能解決的問題,中國發展軟件的時間太短了,所以,缺乏係統分析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這些問題隨著發展可以解決。資本問題本來被看作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最近完全改觀了,無論是國內資本還是國際資本,都在往中國軟件上麵投。
王文京憑他的進取心和智慧,在短短幾年之內。把用友公司做成了國內知名的民營企業,2000年11月份,他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大陸50富豪之一。
我們從王文京的身上,可以看到,個人進取心是成功者身上表現出來的一種永不滿足的優秀品質。
進取心是成功者的助推器
為何說進取心是成功者的助推器?
因為,當一個人具有不斷進取的決心時,這種決心就會化作一股無窮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困難和挫折都阻擋不了的,憑著這股力量,他會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約蘇阿·(荷爾曼出生在法國的穆爾豪斯。這裏是阿爾薩斯棉紡業的中心。他的父親就在從事棉紡業的行當,荷爾曼15歲時就到父親的辦公室打雜。他在那兒幹了兩年,業餘時間他就從事機械製圖。後來,他到巴黎他叔父的銀行裏當差兩年,晚上他一人默默地學習數學知識。他家的親屬在穆爾豪斯開辦了一家小型棉紡廠以後,他被指派在巴黎師從迪索和萊伊兩位先生,學習工廠的運作知識。與此同時,他成了巴黎機械工藝學院的一名學生,他在那裏聽各種講座,研究學院博物館中陳列的各種機器。在這樣勤奮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回到了阿爾薩斯,指揮在維爾坦新建廠房中的機器安裝,並很快完工投入了運作。然而,由於生產遭受了當時發生的一場商業危機的嚴重衝擊後被迫停產,工廠不得不轉手他人,這樣,荷爾曼回到了他在穆爾豪斯的家中。
在這段時光裏,他身體賦閑在家,但心卻沒有賦閑,他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發明的探索過程中。他最早的設計是繡花機,裏麵有20根針頭同時工作。經過6個月的辛勤勞動後他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目標。由於這項發明,在1834年的巴黎博覽會上——他獲得了一枚金質獎章並被授予騎士勳章。荷爾曼在成功麵前並不滿足,他要向新的成功挑戰。此後,他的各種發明接連而來。而最具創造性的設計之一是一種能同時織出兩塊天鵝絨式的布料或織出好幾層布料的紡織機,這兩塊布由共同的絨線相連結,但有一把小刀和切割器在紡織的時候把它們分開。當然,他最具創新意識的發明成果是精梳機。
因為原有的粗糙的梳棉機在調製原材料用以進行精細紡織方麵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在生產更好的紗線方麵,更令人不滿意,除了導致令人痛心的浪費外,生產不出優質產品。為了克服這些弊端,阿爾薩斯的棉紡織業主們曾懸賞5000法郎尋求精梳機的誕生,荷爾曼於是開始著手去完成這項任務。其實,他並非是因為這5000法郎才去從事這一發明的。他從事這項發明純粹是他個人的進取心所促使。他的一句格言是:“一個老是問自己幹這能給我帶來多大收益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真正激發他的創造性的主要因素是他那作為發明家所天生具有的不可遏製的衝動。然而,在探索精梳機的發明過程中,他所遭遇到的重重困難是他始料未及的。光是對這個問題的深入研究就花去他好幾年的時光,與發明活動有關的開銷是那麼地龐大。他的財富很快就耗費一空。他陷入了貧困的深淵,再也無力從事改善他的機器的努力了。從那時起,他主要仰仗朋友的幫助來度過危機,從事發明活動。
當他還陷在窮困的泥潭之中苦苦掙紮之時。他的妻子離開了人世。她認為自己的丈夫遲早會完蛋。不久,荷爾曼流落到英國,在曼徹斯特待了一段時間。在那裏,他仍不氣綏,繼續辛勤地從事他的發明活動。後來,他返回法國看望自己的家小。期間,他仍然不停地從事把設想轉化為現實成果的活動,他的全部精力都花在這上麵了。一天晚上,當他坐在爐邊沉思著許多發明家所遭受的艱辛多難的命運以及因為他們的追求而給家人所帶來的不幸時,他無意之中發現他的女兒們在用梳子梳理她們那長長的頭發,一個念頭突然在他的腦海裏產生了:如果一台機器也能模仿這種梳發過程,把最長的線梳理出來,而那些短線則通過梳子的回旋把它們擋回去,這樣就可以使他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了。這一發生在荷爾曼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由畫家埃爾默先生製作成了一幅美麗的油畫,並在1862年舉行的皇家藝術展覽會上展出。
在這一觀念的指導下他開始努力進行設計。之後,他弄出了一種表現上述簡單但卻在實際上最為複雜的機器梳理工藝技術,在對它進行了巨大的改進工作後,他成功地完成了精梳機的發明。這種機器的工作性能的妙處隻有那些親自目睹過它工作的人才能領略和欣賞到。它的梳理過程同梳理頭發的過程的相似性是一目了然的,正是這一相似性導致了精梳機的發明。該機器被描述為“幾乎能以人的手指的敏感性來進行活動。”我們從荷爾曼的發明過程中,可以領略一項真正的成功所包含的艱難和曲折,但是我們要敬佩荷爾曼那堅韌不屈、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才使我們的世界在創造中不斷地展現出動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