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對技術的探秘(1)(2 / 3)

利用富蘭克林的X 射線衍射圖中的一種,克裏克和沃森構建了一個DNA 分子的雙螺旋模型。DNA 的分子模型建立後,生物學家們開始試圖去發現DNA 所包含的密碼是如何產生新的、特定的生命的。他們發現人類基因的平均長度約為72000個堿基,堿基的排列次序構成了遺傳密碼。

基因工程

科學家們設想,如果將一種生物的DNA 中的某種基因切割下來,再連接到另一種生物的DNA 鏈上,將DNA 重新組合一下,能否培養出前所未有的新生物類型呢?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重組DNA 的方法。他們將生物細胞內的遺傳基因分離、提取出來,並進行人工“剪裁”、“拚接”,然後再把重新“組裝”好的基因移植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內,使後者獲得了一些原本不屬於自己的特性,並遺傳給後代。這一工程被稱之為“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或“遺傳工程”。基因工程的崛起是生物科學的一場革命,為生物遺傳學、醫學等領域帶來了一係列神奇的變化。

納米機器的奧秘

你能否想象一台機器,小如一粒塵埃,裏麵卻裝有上千個部件。如今,科學家已經研製成功了隻有幾個原子大小、可靈活運動的機器。這些微小的裝置有著巨大的能力,這就是納米機器。

什麼是納米

納米是一種和厘米、分米一樣的尺度單位,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納米與米的對比,就像一個網球與一個地球,或者說是一隻螞蟻與一條5000千米長的公路。納米概念是科學家創造的術語,可納米物質卻不是人類的新發明,納米材料在自然界早就存在。中國古代的人們已經知道用收集到的蠟燭燃燒的煙塵來製造精墨。其實這種煙塵就是納米尺寸的碳墨。中國古代製造的銅鏡表麵有一層薄薄的防鏽層,就是納米氧化錫構成的薄膜。當材料被細化到納米量級時,聲、光、磁、熱、力學等可能產生特殊的變化,使納米微粒具有該材料在宏觀尺寸時所不具備的許多奇異的物理、化學特性。納米科技的應用也就是在納米尺寸範圍內認識和改造自然,通過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創造新物質。

納米技術的廣闊前景

納米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在醫學領域內,納米級粒子將使藥物在人體內的傳輸更為方便,用數層納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藥物進入人體後可主動搜索並攻擊癌細胞或修補損傷組織。在電子領域,有從閱讀硬盤上讀取信息的納米級磁讀卡機以及存儲容量為目前芯片上千倍的納米級存儲器芯片等高科技產物。環境科學領域將出現功能獨特的納米膜,這種膜能夠探測到由化學和生物製劑造成的汙染,並對這些製劑進行過濾,從而消除汙染。利用先進的納米技術,還可製成含有納米計算機的、可進行人機對話並具有自我複製功能的納米裝置,它能在幾秒鍾內完成數十億個操作動作。還可利用具有強紅外吸收能力的納米複合體係來製造紅外隱身材料,這些都是很具有應用前景的技術開發領域。

計算機的奧秘

計算機是一種高端電子設備,比人腦的運算速度快幾百萬倍。它按照一係列指令進行信息處理,並用人們能理解的形式給出結果。你知道計算機是怎樣工作的嗎?

計算機怎樣工作

人們先利用計算機係統的輸入裝置,如鍵盤、鼠標或操縱杆將信息鍵入。所有的計算機都使用二進製語言,二進製數字全都由0和1兩個數組成。當人們在鍵盤上敲入字母,移動鼠標或操縱杆,微小的電流就送入計算機。這些電流以二進製數字的形式被計算機儲存下來。然後,計算機主機CPU 開始處理信息。處理完畢的信息又被傳送到輸出裝置,如屏幕或打印機,以展示結果。最後,記憶係統儲存程序和數據。一台個人計算機可做許多工作,從文字處理到三維設計和動畫製作都能勝任。個人計算機還可用來錄製和編排音樂,並在計算機上播放。桌麵出版係統使書籍和雜誌都能在計算機上設計。

互聯網的發展

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個人計算機開始普及以來,應用計算機寫作、處理數據資料、玩電子遊戲等都已為人們所熟悉。但這些應用隻開發了計算機的一些簡單功能。用現代通信技術把單個計算機聯成網絡,協同工作,那麼它們的功能將會有很大的提高。互聯網就是誕生於美國、如今已遍布世界絕大部分地區的一個計算機網絡。它的發展極為迅速,目前全球已有幾千萬個係統,數億台計算機聯到了這個網上。互聯網現已成為許多行業和個人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通過電子信箱、語音文件傳送,遠程登錄、信息服務和網絡新聞等互聯網提供的服務,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查閱遠在異國的大型圖書館裏的資料,點播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數字化地球的奧秘20世紀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的一次演講會上,一篇題為《數字地球》的文章引出了“數字化地球”的概念。自此,“數字化地球”一詞便成為各大媒體宣傳和報道的亮點,在全世界範圍內風靡起來。那麼,究竟什麼是數字化地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