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垃圾的再生利用(3)(3 / 3)

生物垃圾分類是指把生活垃圾中的植物垃圾、剩飯菜、食品等可以發酵的垃圾單獨設立垃圾箱堆放,以便統一運輸、傾倒、發酵利用。根據垃圾政策大綱規定,2000年生物垃圾的利用率達到了60%以上。在首都市區不少獨門獨戶私宅的樹陰下,近年來增添了一種造型美觀的綠色發酵容器。在公寓住宅居民區,從1999年11月增加了生物垃圾箱,凡每周產生50千克以上生物垃圾的樓體、商店和飯館,必須將生物垃圾與其他垃圾分離,並單獨存放入垃圾箱。赫爾辛基市政府的垃圾事務指導員茜爾耶女士說,現在連垃圾處理難度最大的鬧市區居民也都學會了生物垃圾分類,首都生物垃圾發酵利用率過半,按期達到大綱標準。

七、21世紀的生態工業

20世紀末21世紀初,許多工業企業在對付環境問題的方式上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他們正逐步放棄傳統的對工業廢棄物進行處理的做法,轉而致力於減少各種廢料的產生。這一戰略的目的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使人類社會避免被不斷膨脹的垃圾堆“吞沒”的危險。在21世紀,這一趨勢很可能會加速發展。

傳統的做法往往是廠商將工業垃圾傾倒在他們的“後院”,這些日益膨脹的垃圾堆不但反映了原材料的極大浪費,而且造成環境汙染,使許多公司不得不耗資去購買環保設備或填埋廢棄物。然而,進入21世紀後,工業界正在采用完全不同的舉措,它既可降低環保成本又可達到環保效果,而且還能根除現行的廢物填埋法所產生的種種長期存在的弊端。這種舉措的主要特點,就是不等到廢棄物和汙染產生以後再去處理,而是在設計和生產產品時就充分考慮如何控製廢料產生和環境汙染的問題,為了實施這種舉措,生產者將不再僅僅關心生產過程中物質的使用和產出,而是要對產品的整個使用周期加以關注,尤其是要考慮產品使用期結束後會產生的後果。比如,讓生產中的廢棄物汙染環境,還是使它成為生產另一種產品的原料或能源?

目前,工業界正在這一方麵尋求各種新的解決方法,並將最終導致一場革命。

在尋求新方法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應當向自然界的生態係統學習。有關專家認為,如果將工業視做一個由生產體係和消費體係交織而成的整體,並將它與自然生態係統相類比的話,他們是可以從中獲得很大的啟示的。由此,一門名叫“工業生態學”的學科產生了,這門學科正逐步被應用於消除工業汙染。

原來,自然生態係統作為統一的整體具有將廢物汙染削減到最低限度的能力。在自然生態係統中,一種有機體及其所產生的廢物幾乎都能被另一種有機體所利用。如細菌消化或重新組合廢物,這些細菌本身又會被食物鏈上的其他生物所吞噬。在這個奇妙的自然體係中,物質和能量通過一係列相互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目的並不在於要求每一個工廠或工業部門都產生最少的廢物,而是從總體上要求使工業廢棄物的產生降低到最少。

事實上,這種想法並不新穎,許多公司早已在嚐試著這樣做了。在這方麵,化學和石化工業可能走在了其他行業之前,因為他們已盡可能地在設法將加工的原料全部轉化為有用的產品。

對未來的工業生態而言,環保法律體係的完善和環保技術的進步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一些基本工業組織結構的重組。在新的結構下,使用過的材料應能在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工業部門之間自由流動。隻有這樣,未來工業生態環境的美好前景才會展現在我們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