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將軍在開陽住了很久。1944年,戴笠又把張將軍轉押到桐梓縣南郊天門洞。這裏是個天然湖泊,俗稱小西湖,在湖邊修了一幢小洋樓給張將軍住。
1945年,我因到天門洞原四十兵工廠調查情況,碰到同學趙季恒由道真縣縣長調桐梓縣縣長,便同去天門洞,正見到張將軍身著西裝同趙四小姐在湖邊六角亭畔釣魚。這時張將軍身體已很衰弱,兩鬢花白了。劉乙光怕出問題,不讓我們多逗留,便連連催促我離開。
1947年,國民黨當局已麵臨總崩潰,蔣介石手令將張將軍和趙四小姐由劉乙光、熊仲青等乘飛機押到台北新竹縣繼續囚禁。
羅廣斌脫險
1949年11月,蔣介石親到重慶執行大屠殺,毛人鳳親自督率軍統司法科科長徐鍾奇、西南特別司法科科長龍學淵審查名單。羅廣斌也被列入被屠殺名單之內。
羅廣斌,忠縣人,是國民黨15兵團司令羅廣文的同父異母兄弟。15兵團轄108、110兩個美式裝備的甲種軍,有10萬之眾,具有一定戰鬥力。毛人鳳想使羅廣文率眾與解放軍決一死戰,有釋放羅廣斌之意。恰在這時,第十補充兵訓練處情報處處長林茂曾是羅廣文老部下。林又與徐遠舉私交好,便向徐與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第二處副處長楊元森提出釋放羅廣斌,徐當麵答應“相機行事”。大屠殺開始前一日,徐遠舉對林茂說:“你今晚一定要辦好三件事:1.我把羅廣斌交給你,你一定親自把他交與羅廣文。2.鄉下(指中美合作所)有手槍300支、子彈15000千發,交你部隊使用,限明晨拂曉前到童家橋倉庫領取,過時便會被別部領走,以免落入共軍手中;3.鄉下的事辦完後你可離開重慶,到指定地點執行潛伏任務。”
當時,羅廣文、羅廣斌都不知道有脫險的可能,後來羅廣文的起義與羅廣斌脫險有一定關係。徐遠舉提取羅廣斌時,徐鍾奇、龍學淵二人為推卸責任,便在審案表上和卷宗裏注明:“奉徐先生麵諭,羅廣斌交他親自處理。”
這就是羅廣斌得以釋放的內幕和過程。
羅廣斌獲釋後,軍統原想在他身上“吊胃口”,派了幾個特務盯著他,企圖再抓幾個地下黨。但羅廣斌十分機警,發現了暗中盯他的特務,便在羅廣文的司令部裏待著不與任何人聯係。後來羅廣文起義,軍統此舉隻好作罷。
據我所知,羅廣斌在獄中雖沒有受過什麼酷刑拷問,但也沒作過什麼供述,這當然和羅廣文擁兵10萬有聯係。
全國解放後,在小說《紅岩》的創作過程中,羅廣斌曾到獄中與我交談數次。我慕其才華出眾,又念及當年特工組織對他的迫害,愧怍之情頓生,故而凡他需了解的情況,均毫不隱瞞一一相告。
待到1975年我蒙特赦出獄後,聽說羅廣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成叛徒,屢遭批鬥以致喪命,這真是天大冤枉。悲哉!一代文才!
楊永泰被刺之謎
楊永泰,字暢卿,廣東高州縣人,貌似白麵書生,原是北洋軍閥時期的老官僚,北洋軍閥倒台後,投靠段祺瑞。1934年從北方南下來到南昌,在蔣介石圍攻紅軍時,由原政學係的張群介紹參加了國民黨,同時因張群的關係成為蔣介石的高級幕僚。
楊永泰原是政學係的人,政學係裏老官僚、老政客很多,都有從政和理財的經驗和能力,蔣介石正需要這些人才,便重用他們,楊永泰搖身一變成了蔣介石帳下一員得力幕僚。
張群雖是政學係核心人物,但出身於日本士官生,與蔣介石同學,私交也深厚,他是蔣介石身邊言聽計從的謀士。楊永泰攀附張群後,張便在蔣麵前力保力薦使他得到信任。在圍攻紅軍時,軍情十分緊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設置軍事、參謀、特務等處,各要害部門的人事都作了安排,唯秘書長一職尚未確定。蔣介石要陳布雷就任此職,陳是個淡於權力的人,不願擔此重任,張群借機一再推薦楊永泰,他便當上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秘書長。就職之後自命不凡,擺出一副官僚架勢,盛氣淩人。他未料到許多國民黨黨、軍、政大員大都經過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功勞卓著,卻從不趾高氣揚。楊永泰沒有這些經曆就沒有政治資本,可見他無自知之明。
楊永泰為了顯示效忠蔣介石和展示自己的才識,便向蔣介石提出建議:圍攻紅軍時實行“保甲法”、“連坐法”,竟被蔣介石采納了。在軍事和政治上收到一些效果,得到蔣介石器重。有人譏諷他是“兩法起家”。
楊永泰工於心計,善於察言觀色迎合蔣介石心理。每遇一事要向蔣介石彙報請示時,他穿的中山服左右兩個口袋裏預先準備好正、反兩麵的條呈,一見麵便先暢所欲言,同時觀察蔣的心態偏重哪麵,正麵時便呈上正麵條呈,是反麵時呈上反麵條呈,因而很得蔣的歡心,認為他是一員有學識的幹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