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電視采訪當中針對炫技黨做出了反駁,徹底剖析了這件作品的奧妙之處。

包括價比黃金都高的土料麻倉土的稀世性,包括那薄如蟬翼的一層層瓷板,融合一起燒成隻有7毫米的整體,之後又準確成像分毫不差的奪天技藝。

“也許這件作品的理論不是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神秘。可是這種奇跡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再現的。”吳淼西裝革履,一本正經的說:“麻倉土已經絕跡不可再現,徐久照這樣的藝術大師不可再現!”

這期節目播出之後反響不錯,也許徹底解謎是少了一點神秘感。但是知道這百分百的步驟也許有人能夠做到九十九,然而就是欠缺那百分之一不能再現,人們反而更加由心的感到驚歎和敬佩。

徐久照和麻倉土加起來正是那造成奇跡發生的百分之一!

李鬆岩混在人群裏,在昏暗的視野裏看著那變換如夢的瓷上光影,眼中滿是怨恨。

徐久照搶去了他的麻倉土還不夠,竟然還要奪去法國雙年展的金獎?憑什麼?

那麻倉土本應該是他的,如果是他獲得了這樣的土料,也一樣能夠創造出這樣的作品!

今年是他所屬的畫廊重點推廣的一年,國際雙年展就是他最重要的平台,偏偏冒出來一個《光與影的世界》。

徐久照現在就已經引起了歐洲的熱議,他的風頭被完全的掩蓋過去。

李鬆岩緊緊的握著拳頭,指甲深深的紮入掌心。他看著光影展示結束,重新在明亮燈光照耀下光彩耀人的四條插屏,露出一個冷笑。

這是他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機會。

他知道,如果這次以他為中心的東方藝術家推廣一旦失敗,他就會像是一個沒有用的物品一樣被現在的畫廊老板毫不留情的拋棄。

李鬆岩也知道對於徐久照名聲的崛起和他對雙年展參展藝術家的衝擊,暗自底下有不少的藝術家工作室和畫廊都忌憚著徐久照這火熱的人氣。

他們不肯眼睜睜的看著局勢越來越向著徐久照有利的方向發展。那些唱反調的、找茬的、挑刺的,全都是他們暗中挑起。當然這中間也有一些沒有利害關係,純粹是嫉妒心發作、紅眼病嚴重的人攪混水。

李鬆岩同樣也被嫉妒啃噬著內心,隻不過他覺得潑髒水、挑起罵戰和負麵輿論還不夠!

這幾天報紙網絡上圍繞著《光與影的世界》暗潮洶湧。吳淼自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的不對勁,除了加大公關力度和媒體打好交道盡量給徐久照和他的作品正麵報道之外,也私底下雇傭網絡水軍跟對方打對台。

兩邊掐的不亦樂乎。

法國雙年展倒是很樂意看到展覽還沒有開始熱度就被炒了起來。

徐久照的支持者其實並沒有吳淼想象當中的少,除了那些親眼見過四條屏的人之外,還有特拉澤尼輻射出來的徐久照粉絲。其中就包括英國《陶瓷評論》專欄評論人克洛伊·伯蒂和知名收藏家沃倫·哈裏森。

這倆人基本上就是反駁派的主力軍,詞彙倒是用的很優雅文明,不過割人一樣疼死人。

克洛伊在文章當中寫到:“當我第一次看到徐的作品,是在一個宴會上。那是一隻瓷瓶,通體優美,如夢似幻。我直到現在還能夠清晰的回憶起那星空下搖曳的荷花,它的姿態優美到好似一位臨河而立的清麗少女。我的朋友很直接的就稱‘它’是‘她’。”

“那寧靜的色彩,溫柔而細膩的線條,無不顯示創作者情感,展現了一個平和美麗的內心世界。它就好像是正在期待戀愛的青澀少年,可愛到惹人愛憐,不禁想要擁她入懷。那是一件一眼看到就會湧起甜蜜情感的傑出作品!”

“所以,我不能相信竟然有人會認為徐的作品是拚湊出來的。這次我也有幸親見徐的新作,很明顯《光與影》延續了徐細膩精致、清幽雅致的風格特色。我能從這件作品上感受到作者情感上傳達給觀者夜晚凝望塞納河時,思緒萬千最終寧靜而喜悅的變化。而那些會說幹巴巴的人,我隻會擔憂的建議他去看看心理醫生。因為很明顯他對情感的接收出現了令人遺憾的問題。”

沃倫則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毫不客氣的寫道:“如果《光與影的世界》都不能夠表達《感性:我現在的生活》這個主題,那麼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更能夠表達我們現在的生活。難道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正是從一無所有的原始社會進化到現在這樣科學便捷嗎?”

“它不隻是表現了一年四季,日升月落,還進一步的表現了現代人的精神生活,體現了人文情懷。我想要問問那些覺得跑題的人們,是不是一定要讓人幫助他們在題目上加上標點——《光與影,世界!》,才能夠正確的理解和看待這件作品?!”

這兩個人一站出來駁斥對方的論調,挑刺派的兩黨就有點吃不住了。他們沒有多少論證,隻能蒼白的來回翻炒那點內容,很快人們就不再對他們感興趣。

炫技黨很快銷聲匿跡,而跑題黨則強撐著繼續,隻不過所占的版麵越來越小。

吳淼見狀鬆了口氣,這場亂戰對掐總算是過去了。他不敢再耽擱,怕節外生枝,趕緊把四條屏送去了組委會。

國際雙年展的組委會已經等候多時了,很順利的報名簽約,把四條屏接收了過去。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專門設計的展位,燈光可以變換明暗,也安裝了軌道燈,可以展現這件神奇作品的光影效果。

雙方的交談很愉快,雙年展正希望展會上有這樣出眾的作品來吸引人們的注意,而吳淼也需要這個平台讓自己負責的藝術家有更大的名氣。

因為消息的遲滯,以及對外國藝術市場的不關心,歐洲為徐久照作品而掀起的風浪絲毫沒有影響到國內。

隻不過這種平靜沒有多久被一個被世界各國轉播的新聞短片打破,更是給已經開始降溫的歐洲加了一把柴。

盡管有幸存者,然而飛機的失事調查仍然在繼續。隻不過因為有了見證者,調查進度進行得更加的快了。

澳大利亞新聞台製作了一集幸存者的短片,這其中不光是采訪了澳方乘客,同樣也飽含中國的乘客。

幸存者當中唯一的空乘組成員空姐梅爾·康納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毫不猶豫的說:“如果沒有蔣忻那麼我們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