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傅眉毛擰著,看他實在辛苦,幹脆就坐在那裏替他搖搖杆。

徐久照急忙說道:“高師傅,這可是使不得!”他一著急就往外蹦古話,幸虧現在的人隻覺得他咬文嚼字,頗有古風,並不會認為這人靈魂不對。

高師傅抬抬眼皮子,說道:“我還沒老到幹不動的程度呢!”

鄒衡新嘿笑了一聲,高大全這不是也不服老麼。

不過高大全身子骨硬朗,沒什麼大毛病,搖搖杆短時間也沒什麼問題。人工搖杆總是比不上電動的快,而且也有轉速不勻的問題存在,可正是這些小問題,造就了它跟現代電動拉坯不同的藝術魅力。

徐久照見他堅持,隻好緊繃著精神的坐在轆盤跟前,邊從旁邊的水桶裏邊沾水,邊在不停轉動的坯料上操作。

隻見他先是用雙手抱住柱體,往中間不停的推擠,坯料被他擠壓,迅速的往中央高高的升起,然後徐久照用拇指扣在上部的中央扣出一個窩來,慢慢的下壓。

從坯料的大小和此時的形狀,鄒衡新一眼就能看出,徐久照是在拉一個圓碗。陶瓷的圓器雖然沒有標準的規格和大小,但是從製作的幾大分類當中,隻有碗符合徐久照手中的坯料。雖然從現在的坯料上看跟一個盆一樣。

但是要考慮燒的時候坯料是會變小的,往往坯料要比成品大,如何把握燒成之後的大小,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學習和經驗累積的。

鄒衡新並不知道徐久照經驗豐富,隻能認為他這是通過學習自學成才。就為這驚歎了起來,一般來說光拉坯需要2、3年才能出師,但是這孩子才學了半年、半年啊!

徐久照把窩提高,左手深入窩內,右手在外邊。兩隻手四指相對擠拉泥窩,時不時的向上或者是向外擴展,使得泥窩外延變薄。

徐久照的手指動作輕盈的在坯料上抹動著,手中的坯料隨著他的動作越變越薄,碗體也越變越大,碗邊也越來越低。

高師傅意外的一挑眉,他以為徐久照會製作一隻小口碗,結果居然是一個淺底敞口碗麼?

這種碗可比小口碗對技術要求高多了。

碗體在徐久照手中漸漸成型,顯得渾圓矮胖可愛,碗口被壓出向外翻起的唇口帶出一點精致。高師傅看的暗暗點頭,基本上碗差不多完成了。

搖了半天,高師傅嘴上雖然嘴硬,但是其實已經覺得累了。

在他覺得可以結束的時候,沒想到徐久照又沾了沾水,隻用兩雙手的四個指尖相對,繼續對著碗體擠壓。

這是?!

兩個老人大吃一驚。

高師傅手裏的動作不由自主的停下了,慣性過去之後,轉盤慢慢的停了下來,而完全專注在拉坯當中的徐久照這才回過神來。

“……”徐久照抬起頭茫然的看人,怎麼停了,他正拉坯拉的過癮呢。完全沒想過他這回專注之下又暴露出來了什麼的東西。

鄒衡新跟高師傅對視了一眼,都對徐久照的企圖感到震驚,剛才的動作倆人絕對沒有看錯。徐久照是要繼續把碗壁變的更薄!

現在的碗體燒出來,碗壁大概隻有2.5-3毫米薄厚,而再薄下去就要進入超薄的範圍了。完全手工拉坯的超薄碗,可不是隻有短短半年學習就能夠拉出來的,甚至也不是學習2、3年能夠做到,這需要手上淫浸十來年以上的功夫!

鄒衡新捅了捅高師傅,這話不該他開口問。

高師傅被他捅的瞪了他一眼,帶著一點不可思議和小心翼翼的問道:“小徐,你還要繼續拉坯啊?”

徐久照不明所以的點頭:“是啊。”

這回他是打算要表現胎體的,之前的梅瓶厚了,這會兒就讓他表現一下做薄的技藝吧。

“嗬、嗬。”高師傅幹笑一下說道:“我看你這碗拉的挺順暢,接下來有個什麼思路沒有?”高師傅這意思就是問他打算拉多薄的,好歹有個心理準備,免得再被這妖孽驚嚇到老、人、家!

但是徐久照卻理解錯誤了,他這才後知後覺的發覺到是不是表現得過頭了。他是不是不應該表現的會這種技術?還是其實隻拉到現在的程度就可以了?

可是現在說不拉了,更讓人奇怪了。他話都說出去了。

“……”抿抿唇,徐久照隻好含糊的說道:“我都是憑感覺拉的,我感覺還差一點。”

這答案卻炸的兩個老頭眼冒金星徹底暈菜了,憑感覺拉坯拉成這樣,還打算繼續憑感覺拉個超薄的出來。

這妖孽難道是要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