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變又多彩的湖
由於風和水流的帶動,內陸湖水,常常上下攪動而溶合在一起。可世界上有些內陸湖泊,卻水層分明,而且保持著明顯的分界線,這是很奇異的。
美國阿拉斯加北部有個個紐瓦克湖,其湖水就分兩層:上層是淡水,生活著淡水魚類;下層是略帶苦味的鹹水,棲居著各種海洋生物。
蘇聯北部基丁島上,有個水分結構比紐瓦克湖更奇特的湖泊。其湖水成分可分五層:第一水層為淡水,第二層為含有微量鹽類的水,第三層是鹹水,第四層水呈紅色,第五層水含有硫化氫,是生物沉澱、腐朽後產生的,幾乎沒有生物的蹤跡。
這兩個湖泊為什麼會出現明顯的分界線呢?湖裏為什麼又會活著海洋生物呢?科學家們曾這樣解釋:這兩個湖都位於北極地區,淡水是由冰雪融化而來的。淡水較輕,所以位於最上層,而湖西幾乎長年累月凍結著的,湖水就很難溶合起來。它們都離海洋很近。地殼的升降,海岸線的變遷,導致小片海水被封閉起來,就變成了湖泊,所以湖裏有各種海洋生物。
後來,人們又在亞美尼亞又發現了一個雙層湖——塞凡湖。這種特殊的雙層湖,是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它有28條河流注入,隻有一條拉茲丹河從這裏流出去,其麵積達一千四百多平方公裏。科學家發現,在湖底下40米深處,另有一個五百多平方公裏的湖。
塞凡湖
除了分層湖外,有的湖還時隱時現。澳大利亞中部平原,海拔不到200米,最低的地方有個埃爾湖,麵積約8200平方公裏,湖麵低於海平麵約12米。
有個勘探隊在1832年深入到澳大利亞中部考察,在這裏發現了一個盆地,在寬闊的地麵上積有厚厚的一層鹽,其周圍寸草不生,鳥獸絕跡。科學家研究得出結論,這裏原是一個水量豐富的大鹽湖,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由於大陸氣候變化,降水稀少,陽光強烈,水分被蒸發盡,才結晶出一層35厘米厚的鹽層。
1860年,另一個勘探隊來到這裏,發現這個幹涸了的湖盆中蓄滿了水,成為一個大鹽湖。第二年,勘探隊又來到這裏,發現它又消失不見了。
這個鹽湖是個時令湖,每隔三年多就會周期性“消失”一次。因為埃爾湖的水源主要是雨水和河水,一旦雨量稀少,水分大量蒸發,該湖就會幹涸,所以他時而出現,又時而消失也就不足為怪了。
埃爾湖
還有的湖甚至多彩而變色。四川岷山北坡南坪的九寨溝被兩邊雪山和原始森林夾峙著,那雪水彙成的清溪,順著台階般的山溝,層迭流瀉,把九寨溝108處斷崖窪地連成了一長串彩色明珠和一道道瀑布。108個湖泊有大有小,最大的長7公裏,寬300米。湖水和雪峰及翠林的倒影,交相掩映。
九寨溝
那裏有個五花湖,水色變幻多端。從山腰俯瞰,仿佛一個彩色的水晶宮。水麵上,有的地方成橙黃色。以石擊水,那蕩漾的漣漪,又會反射出雪青和粉紅色的波光,向四周擴散開去,就像一道道美麗的彩虹。
九寨溝的五花湖
為什麼湖泊會多彩而變色呢?一是由於湖水清澈,陽光透過林梢撒向湖麵,湖麵便倒映出林梢的絢麗色彩;二是因為湖底的石灰岩層次高低不同,本身顏色就有別;三是水裏的水藻,反射上來,就形成了豐富的色彩。
更奇特要屬岷山南坡鬆潘黃龍寺風景區的五彩湖了。其湖床是乳色和米黃色的石灰岩,這些石灰岩有的象葫蘆,有的象壺、盆、鍾、鼎,水色五彩紛呈。人們用手將水捧起,水又變得無色透明了。
九寨溝黃龍五彩湖
澳大利亞南部甚至有一個會變色的湖,這是十分罕見的,一年中,它會呈現藍色、灰色和黑色三種不同的顏色。這是為什麼呢?科學家發現,這都是湖裏含有大量的碳化鈣造成的。冬季,氣溫較低,碳化鈣就沉澱在湖底,凝結成結晶體,這時湖水呈黑色。夏季,氣溫增高,水溫也跟著升高,碳化鈣結晶體從湖底慢慢向上升高,這時湖水呈灰色。到了秋季,碳化鈣結晶體,幾乎全浮上水麵,湖水又由灰色變成藍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