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善變的自然——地理之謎(1)(1 / 3)

1.奇異的紅潮和黑潮

1957年6月,在阿拉伯海上,前蘇聯有一艘貨船沿著科倫坡一亞丁航線行駛。不知道過了多產時間,人們發現船頭好像撞到什麼密集的東西。船長立即跑上艦橋去看個究竟,令他大吃一驚的是,藍色的海水突然變成了紅褐色,中間還夾雜著銀光閃閃的東西。原來貨船駛進了密密麻麻的死魚群。據估計,這些死亡的魚群達800萬噸之多。

1980年5月,中國的湛江港灣也出現過大麵積“紅潮”現象。當時死去的魚蝦都漂浮在海上,枯萎的海藻充斥著航道,輪船穿過時濺起的泡沫達幾千米。對於這種情況,人們傷透腦筋。那散發的臭味,幾乎要使人窒息,此外,人們還得花費很多勞力去把死魚處理掉。

究竟是什麼引起的這種突然出現的海洋生物漂浮現象呢,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海底火山爆發,或地震引起海嘯,海水的鹽度和溫度突然變化等,其中,破壞最大的要數“紅潮”了。

紅潮

“紅潮”不是潮汐(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產生的海麵周期性漲落現象,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引起的,也不全是紅色的。它隨著海浪洶湧地衝向海岸,把大量海洋生物拋棄在幾千米長的海灘上。據統計,美國的佛羅裏達半島沿海區,在1916年~1948年的32年間,發生過三次紅潮,造成了魚類大量死亡,而現在幾乎年年發生紅潮。日本的瀨戶內海,1955年以前的幾十年間,隻發生過五次紅潮,而在1971年一年內就發生了57次之多。

潮汐

當紅潮來襲時,魚兒為什麼會大量死亡呢?有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特殊物質——代謝產物的有害影響,向四周散出大量細菌而造成的;也有科學家認為,浮遊生物大量繁殖和死後分解時,消耗了很多海水中的溶解氧,這使魚蝦、貝類因缺氧窒息死亡。

更可怕的是,紅潮生物含有多種毒素,有的比眼鏡蛇的毒性大80倍。人們如果誤食帶有紅潮毒素的海產品,輕則嘔吐,腹瀉,重則死亡。但人們現在還缺少同紅潮作鬥爭的辦法。它仍舊在危害著海洋漁業。如果沿海附近有紅潮發生,切勿在那裏遊泳,更不要吃當地的海產品,以免發生什麼意外。

那麼什麼是黑潮呢?在北太平洋西部海域,有—股強勁的海流像一條巨大的江河,從南向北,滾滾向前,晝夜不息地流淌著,它就是黑潮。它與紅潮不一樣,是僅次於灣流的第二大暖流,其水溫高,透明度大,水呈深藍色,從遠處看,就像一片藍黑色,因此而得名。

黑潮

黑潮全長約6000千米,寬度平均為100千米,厚度平均約400千米。在台以東海域,寬280千米,厚500米,流速每小時2千米~3千米。進入東海後,其流速加快到每小時5千米,寬度減少為150千米,厚度變為600米。其流動速度最快時,可達每小時7千米~8千米。黑潮每秒鍾可輸送4500萬立方米的水量,比陸地上所有河流總流量大20倍。黑潮,每秒鍾輸送的熱量約3800億千卡,相當於燃燒3800噸石油所放出的熱量。

多年的觀察和研究還發現,黑潮的溫度、流量和流動位置,都處在不斷變化中。一般說來,在春秋兩季黑潮變化強些,冬夏兩季相對弱些。它的流量每月也不一樣,,最小在6月每秒隻2200萬立方米,流量最大在11月,每秒達5000萬立方米。

日本列島近海海流

1. 黒潮 2.黒潮續流 3.黒潮再循環流 4.對馬暖流 5.津輕暖流 6.宗穀暖流 7.親潮 8.リマン(Liman)寒流

黑潮源源不斷把巨大的熱量由南方送到北方,它免費向日本和亞洲東岸各國供應暖氣,減低了這些沿海地區冬天寒冷的程度。黑潮對中國大陸的氣候影響也是巨大的。科學工作者研究了旱澇的出現和黑潮的變動,他們認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受黑潮暖流的影響很大。黑潮在北流過程中,使南北海水溫度發生差異,形成海洋中的“鋒區"。黑潮位置如果向北偏移,大氣鋒區和雨帶也就相應偏北,越過華北,造成長江流域梅雨空缺,連續出現兩年旱災;如果向南偏移,就使大氣鋒區和雨帶移動到較南的緯度帶,持續較長時間,因此江淮地區出現了水災。

知識卡片:

浮遊生物

海水中生活著無數浮遊生物,其中鞭毛蟲綱的原生動物占多數,如夜光蟲、腰鞭毛蟲、鼎形蟲等,它們體內含有紅色的似脂物,一旦密度變大便會把海水“染”成棕色或紅色。當環境適宜,如大雨使海水鹽濃度降低,水溫變得有利,風平浪靜時,加上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大量流入海洋,海水中的氮、磷等營養鹽、鐵和錳等微量元素及某些有機化合物的大量增加,這些鞭毛蟲就繁殖得越快。一個細胞經過25次分裂後,能產生出3300萬個鞭毛蟲,一滴海水中就會孳生到6000個。一旦海洋環境發生變化,鞭毛蟲大量死亡時,也會把海水“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