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狀星雲
其實,追溯起來,黑洞的概念早就被提出來了。在1898年法國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就對此進行過描述。他說,假如一個天體的密度或質量達到一定的限度,我們就會看不到它了,因為光無法逃離它的表麵。不過,黑洞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公布之後才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普遍關注。人們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探索了關於黑洞存在的條件及形成原因等問題。但真正打開人們探測黑洞大門的是1965年測到的一束來自白天鵝星座的X射線,這一奇特的天體,被當時的天文學家稱為為“天鵝座X-1”。
天鵝座X-1雙星係統
至於黑洞是怎樣形成的,人們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解釋。而且雖然到現在人們還沒真正捕捉到黑洞,但人們對黑洞的存在卻是確信無疑的。1999年6月,通過測量太陽係運行的軌道,一些天文學家獲得了更多的證據證明銀河係中心存在一個“超大”黑洞。在美國天文學會年會上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位於銀河係中心一個被稱為人馬座A星的星體的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1000倍。據此,一些天文學家把銀河係中心當作是一個大質量的黑洞。人們相信,總有一天,黑洞的神秘麵紗會被揭開的。
當人們熱衷於討論“黑洞”的時候,又有人提出了“白洞”說。白洞是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與黑洞相反的特殊“假想”天體。和黑洞類似,白洞也有一個封閉的邊界。不同的是,白洞內部的物質(包括輻射)可以經過邊界發射到外麵去,而邊界外的物質卻不能落到白洞裏麵來。在天文學上,白洞說主要用來解釋一些高能現象。有人認為,類星體的核心就可能就是一個白洞。當白洞內中心點附近所聚集的超密態物質向外噴射時,它就會同它周圍的物質發生猛烈碰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有些X射線、宇宙射線、射電爆發、射電雙源等現象,可能與白洞的這種效應有關。但這隻是一種理論模型,尚未被證實。
白洞
白洞不斷向空間噴射物質,那麼誰為它提供能源呢?有人認為,白洞源源不斷的能源取自黑洞。進入黑洞的物質並未被它完全消化,而是以“熱輻射”的方式穩定地向外發射粒子,科學家們稱之為“自發蒸發”。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經研究發現,黑洞具有一定的溫度,其數值與黑洞的質量成反比。自發蒸發使黑洞質量減少,溫度升高,又反過來促使自發蒸發加劇。這樣正反促進,黑洞的蒸發也愈演愈烈,最後便以“反坍縮”形式猛烈爆發,形成不斷向外噴射物質的白洞。黑洞把宇宙中物質吞食了,白洞又把物質歸還給宇宙,這是一個多麼和諧的宇宙啊!
前蘇聯學者諾維柯夫把白洞的形成同宇宙大爆炸理論聯係起來,提出了“延遲核”理論。他認為,宇宙在大爆炸的最初時刻,由於爆發的不均勻,有些超高密度物質並沒有立刻膨脹,而是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生爆炸,成為新的局部膨脹的核心,這就是白洞。不過,關於白洞的產生,目前仍像黑洞一樣,在理論界依然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時至今日,也依然沒有證據來證實它的存在。
知識卡片:
“天鵝座X-1”
“天鵝座X-1”是一個明亮的藍色星體,它還有一顆看不見的伴星,質量要比太陽大10~20倍。幾年後,天文學家根據“天鵝座X-1”發射出來的強射線,找到了編號為HDE{22}6868的星體,它就是X射線的射線源。這個星體巨大無比,圍繞另一顆星高速運行,質量為太陽的30倍。後來研究發現,X射線是從繞它運行的伴星上發射出來的,而不是從HDE{22}6868上發射出來的。這顆伴星人們看不到它所在的位置,其質量是太陽的5—8倍。
6.飛碟是從哪裏來的
飛碟是指不明空中飛行物。過去,有科學家曾猜測它“是用一種‘超金屬’製造的,因而能經得起高溫和劇烈的震動。”現烏幹達森林中發現的1萬年前的飛碟外殼上,繪有一些圖畫:一隊瘦高身材的外星人,像出門旅行一樣,整裝登上宇宙飛船:一些外星人在有金字塔型房子的村落裏移動,一些外星人在遊玩。有的專家認為,這些圖畫,顯示了外星人把地球殖民地化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