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近距離地灼烤著水星,以九倍於給地球的光和熱傾注於水星上,使水星麵向太陽的一麵,最高溫度可達到400℃左右,岩石中的鉛和錫都會被太陽光熔化析出,更別說生命的存在了,這裏是太陽係最熱的地方之一,黑墨般的天空懸掛著巨大的太陽,比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大八倍,四周寂靜無聲,簡直像一匹煉獄。水星表麵和月球一樣,到處凹凸起伏,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星羅棋布,懸崖峭壁聳立,長長峽穀幽深,隨處可見綿延的山脈、遼闊的平原和盆地。遠遠看去,和月球沒有什麼兩樣。在水星背向太陽的一麵,由於沒有大氣起調節溫度的作用,溫度多在零下163℃以下。水星的晝夜大約三十天交換一次,即在10周的時間裏,連續暴曬,接著一個月時間躍入寒夜.。
遍布隕坑的水星表麵
這樣的火星簡直是一個火與冰的世界!那麼水星大氣中有水蒸氣嗎? 沒有水蒸氣的水星,為什麼“發現了冰山”?水星上的大氣非常稀薄,大氣壓力不到地球大氣壓力的一百萬億分之一,水星大氣主要成分是氮、氫、氧、碳等。水星質量小,本身吸引力不能保留住大氣。大氣會不斷向空中飛去。稀薄的大氣可能是靠太陽不斷地拋射太陽風來補充。從成分上,兩者也有相似性,太陽風的大部分成分就是氫、氮的原子核和電子。從水星光譜分析來看,水星有點大氣,但大氣中沒有水。這人們一致公認的事實了。這樣的水星世界,不可能有生命在水星上存在。
然而人們依然在想即使沒有液體水,奧妙無窮的宇宙的常會不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呢?1991年8月,水星飛至離太陽最近點,美國天文學家在新墨西哥州用27個雷達天線的巨大天文望遠鏡對水星進行觀測,得出結論——水星表麵的陰影處,存在著以冰山形式出現的水。冰山直徑15~60千米,多達20處,最大的可達到130千米,這些地方溫度在-170℃,太陽從未照射過,是火山口內和山穀之中的陰暗處。由於水星表麵的真空狀態,冰山每10億年才溶化8米左右。
水星冰山
雖然水星有水的說法還有待去考證,但有水就有生命。這大概就是美國科學家們的新發現之所以引起學術界濃厚興趣的最重要原因吧。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新的突破,以便我們能更好地認識水星。
知識卡片:
水星冰山
水星冰山是怎樣形成的呢?天文學家這樣解釋:水星形成時,內核先凝固並發生劇烈的抖動,水星表麵形成褶皺,同時火山爆發頻繁,隕星和彗星又多次相衝擊,水星表麵坑坑窪窪。至於水星上的水是原來就有的,還是後來由隕星和彗星帶來的,看法還是不統一。
5.神秘的黑洞和白洞
黑洞是人們對宇宙空間一個區域的形象稱呼,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引申義為無法擺脫的境遇。說它“黑”,是指它就像像一個饑餓的無底洞,不但物體掉進去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就連光也無法逃脫。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但可以通過測量它對周圍天體的作用和影響來間接觀測或推測到它的存在。
黑洞
宇宙中一切物質之間都是相互聯係著的,“黑洞”現象的產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自然規律內物質循環演變過程中一個的重要環節。各類物質結構由於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的差異,會產生無數大小不一及強弱不同的磁場旋渦,這種磁場旋渦其實就是神秘的“黑洞”。一般“黑洞”周圍物質運行的軌跡都是圓形旋渦狀的。由於“黑洞”物質分布密度的不同,周圍還會伸出一些旋臂,造成同方向輻射強弱程度不同的射線脈衝現象(即脈衝星)。
兩顆旋轉的脈衝星
在“黑洞”引力吸積過程中,磁場旋渦範圍隨著物質的數量和密度的不斷增加而相應增大,其能量和引力也跟著加強,這樣又會吸引更多的物質,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當“黑洞”周圍的物質達到一定的體積和密度時,對光的反射、折射作用逐步增強,進而發展成可以通過光學望遠鏡直接觀察到的有形天體——“星雲”,正是從恒星級“黑洞”中孕育出新生的天體“星雲”。 由於其構成物質相對仍很稀薄,這種初期的有形天體多呈模糊的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