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魚改變一次體色隻需幾分鍾,而有的僅需幾秒鍾。體色的改變主要在於蝴蝶魚體表有大量色素細胞,在神經係統的控製下展開或收縮,從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海中“鴛鴦”
蝴蝶魚對愛情忠貞專一,大部分都成雙入對,好似陸生鴛鴦,它們成雙成對在珊瑚礁中遊弋、嬉耍,總是形影不離。當一尾進行攝食時,另一尾就在其周圍警戒。
生性膽小
蝴蝶魚生性膽小,警惕心強,通常藏身於珊瑚叢中,並改變體色來偽裝自己。進食時,蝴蝶魚也爭不過其他魚,而且一遇到風吹草動就慌忙地躲藏起來,要過很久才慢慢出來。
偽裝
許多蝴蝶魚有極巧妙的偽裝,它們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過頭部的黑色條紋之中,而在尾柄處或背鰭後留有一個非常醒目的“偽眼”,常使捕食者誤認為是其頭部而受到迷惑。當敵害向其“偽眼”襲擊時,蝴蝶魚劍鰭疾擺,逃之夭夭。
色彩鮮豔
蝴蝶魚往往顯示出奇異的造型和色調。比如有些蝴蝶魚具有全黃色的尾鰭和胸鰭,頸背部有帶圓圈的鮮豔的藍色斑點;百慕大蝴蝶魚的身上卻隻有很少的斑點,而且隻有尾鰭和胸鰭的外緣是黃色的。一般色彩鮮豔的動物都是有毒的,蝴蝶魚的身上並沒有任何毒害,也不會毒害任何生物。
鏡蝴蝶魚
鏡蝴蝶魚背鰭有粗短鰭棘,以中部鰭棘為最長;頭部有一較眼徑稍狹的橫帶;體側方跨側線有一卵圓形大黑斑,黑斑的三分之一位於側線上方;尾鰭寬短。該魚屬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魚,體長一般60~120毫米,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我國隻見於南海。
藍斑蝴蝶魚
藍斑蝴蝶魚,俗名藍印蝶。體黃色,頭部有一經過眼的橫帶;體側約有20條棕色縱紋,側線附近縱紋間呈藍色斑塊,隨成長而顯現;尾柄具一藍墨斑;體長12厘米。分布在南海、台灣沿海、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水域。
海馬科
海馬是魚綱海龍目海馬屬動物的總稱。它們具有不同於一般魚類的外形,尾鰭完全退化,脊椎則演化成像猴子尾巴一樣,可卷曲來鉤住任何突出物體,以固定身體位置。小而幾乎透明的魚鰭,可使海馬任意上下左右移動,但速度緩慢。通常海馬憑借身上體色的偽裝及硬化成皮狀的皮膚以逃避掠食者。海馬特殊的生殖方式亦引人注目,是由雌性將卵產在雄性腹中之育兒囊,經二至三周的懷卵期,再由雄性孵出小海馬。
海馬
海馬是海龍的同類。尾卷附在海藻上,過著固定性生活。遊泳時直立身體,擺動背鰭和胸鰭,遊泳前進。
形狀奇特
海馬的形狀非常有趣,雖然身長隻有4~30厘米,它的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由10~12節骨環組成;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尾端細尖,能卷曲。
分工合作的雙眼
海馬的眼睛生長在身體前部一個塔形結構上,而且這個塔型結構可以轉向不同的方向。所以,海馬的兩隻眼睛可以分工合作,一隻負責覓食,一隻負責觀察周圍環境,以便防禦敵害。
功用
海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藥,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藥用功能,特別是對於治療神經係統的疾病更為有效。海馬除了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合成藥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
會變色的海馬
海馬的體色會隨環境而改變,因此以顏色來區分海馬的種類並不是一個可靠的方法。它們大都能在短短的幾分鍾之內改變體色,由黑色或灰色變成鮮豔的黃色或橘紅色。
妻子產卵,丈夫懷孕
在撫育後代方麵,海馬算是魚類中最為奇特的動物了。在其他魚類中,雄魚最多隻是“照料型”的親體,它們有護卵習性,通過鰭的扇動為卵提供更多的氧氣。海馬像其他動物一樣,由雄性提供精子,雌性提供卵子,但其不同之處在於,雌海馬會將卵子產在雄海馬近尾端的育兒囊中,由雄海馬單獨哺育胎兒,最終產出小海馬。“男女平等”的理念在海馬世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