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考慮的越周全越好。
三、不懈的追求
風光攝影創作,需要攝影者有不懈的追求。吃苦耐勞,克服困難,頑強拚搏的精神。風光攝影屬於野外作業,有時環境會很惡劣。條件很艱苦,需要攝影者跋山涉水。為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需要來回走動,仔細觀察,反複比較。有時既使吃盡苦頭,仍找不到理想角度,此刻也不能灰心喪氣。
風光攝影光線極為重要,但風光攝影不能完全靠人工光來解決問題,它需要天賜良機。老天爺經常不長眼,因此需要耐心的等待。等待日出,日落,等待雲朵移動的位置,等待光影的變化,等待雲、雪、霧、雨。為等待理想的拍攝時機,拍攝出不同反響的作品有時需要等待幾小時,甚至幾天,幾個月,往返多次而機不可得。此時不要遷就,不要半途而廢,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
風光攝影需要認真,嚴肅的態度,不偷懶,不馬虎,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水平。總之要有不懈的追求。
風光攝影的構圖
風光攝影的構圖,簡單的說,是攝影者用照相機鏡頭,麵對大自然選擇要拍攝的範圍。它要在畫麵中處理好三度空間,高度,寬度,深度之間的關係,以突出主題,增強藝術感染力。
由於風光攝影受時間、天氣、光線、物體的形狀、分布和色彩等多方麵的因素影響,因此在一幅照片上非常恰當地處理好位置,光線影調,色彩等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景別
用同一焦距的鏡頭拍攝同一景地,景物,由於拍攝距離不同,攝取畫麵的範圍也就截然不同,這就構成了不同的景別。人們大致將它劃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五種景別。
遠景:它包括的景物範圍比較寬廣,能反映景物的廣闊和深遠,有利於表現宏大的規模和磅礴的氣勢。
全景:全景的被攝範圍小於遠景,有利於展示被攝景物的全貌,以及反映其所處的環境特點。相對來說,全景比遠景更能強化主體的表現。
中景:中景比遠景、全景包括的範圍要小,遠不如遠景,全景來的廣闊,深遠,但畫麵上的景物形象較大,主體更為清晰,既突出了主體,也在一定程度上交待了環境和氣氛。
近景:近景的拍攝範圍小,但成象較大,能夠表現景物的細節。對周圍環境反映的較少。
特寫:特寫是拍攝物體的局部,它有利於刻畫細微之處,它比近景表現的更細膩。特寫不能反映物體所處的環境。
遠,全、中、近、特五種景別,它們對自然景物的表現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們應該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的風光攝影,前三種景別最為常見。它有利於展示廣闊無垠的草原,海洋、沙漠、高原,它能夠表現山川,河流湖泊,再現名勝古跡,竹樓,氈房。近景和特寫在風光攝影中並非絕對不能用。
在特定的條件和環境中,采取以小見大的手法,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也能拍出很好的風光片,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拍攝角度
拍攝角度對構成圖案影響非常大,拍攝角度的改變,能使所拍攝畫麵的效果截然不同。拍攝角度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水平方向的角度變化,二是垂直方向的角度變化。水平方向相對物體來講有正麵、側麵、背麵之分,垂直方向相對物體來說則有平拍、俯拍、仰拍之別。
正麵。正麵就是從被攝物的正前方拍攝,它從正麵反映物體,有利於表現物體的對稱美,可以產生莊重、威嚴、靜穆的感覺。但是,完全的正麵往往會使畫麵缺乏透視感,感覺畫麵太呆板。
側麵。側麵可分為正側麵和斜側麵。正側麵是相機與被攝體成為90°的方向。它可以表現物體正側麵的外輪廓線條,但畫麵缺乏立體感和空間感。斜側麵是攝影中采用最多的角度,它能夠使畫麵產生強烈的透視效果。有助於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斜側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斜。因此拍攝中要多進行比較、選擇最佳的角度,使景物得到充分的表現。
背麵。背麵就是從被攝物體的背麵拍攝。在風光攝影中,我們常說:翻過這座山,從後麵拍,到河對岸光線會好些,這個沙丘從對麵好拍。很多自然景物沒有明確的正麵與背麵,而我們確要圍繞它尋找最佳拍攝角度。
平拍。平拍是照相機的位置與被攝體同處一個水平高度。
平拍的視覺高度與人們通常的視線相一致。使人感到熟悉、親近,產生身臨其境的視覺感受。平拍可以使主體擋去遠處一些不必要的景物,從而更加突出主體。平拍能使景物減少透視變形,使景物在畫麵中顯得真實自然、親切。
仰拍。仰拍就是照相機的位置低於被攝物體的水平高度,攝影鏡頭朝向上方仰起拍攝。仰拍能夠誇張和強調被攝物體的高度,使物體表現得高大,有升騰的視覺效果。仰拍將被攝景物與天空疊到一起,使藍天和雲朵作為背景,從而使畫麵具有一種豪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