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逆光、側逆光人像時還要注意在鏡頭前加上遮光罩,因為在這種角度時,光線很容易攝人鏡頭裏,使畫麵模糊不清。在曝光上則要注意以人臉暗部曝光數值為準。切不可采用平均亮度值的曝光方法。一般來講,逆光拍攝應比順光增加1~2倍的曝光量。用相機自動程序時應適當進行曝光補償。

逆光或側逆光拍攝人像,可避免直射光對被攝人物眼睛的照射,使人物的表情與眼神更加自然生動。逆光,側逆光照明在拍攝人物時具有某種特殊的表現效果,但拍攝難度較大,初學者要多進行實踐方可掌握。

被攝人物緊張消除法

有一定人像攝影經驗的攝影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幅成功的人像攝影作品都是由攝影師同模特共同配合完成的。而模特與攝影師配合是否默契,是作品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我們在進行人像攝影創作時,也許都碰到過這樣的情景,不管攝影師怎樣調動和啟發,攝影模特就是無法深刻理解你的創作意圖。表情和動作顯得比較呆板、僵硬。在這種情況之下你的創作激情也受到了影響。這種情況是怎麼形成的呢?歸根到底是由於被拍攝人的緊張心理造成的。所以,做為一名優秀的人像攝影師還要學習一點人物心理學。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從模特角度想一想,問題就比較清楚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們每個人在潛意識中都有一個安全防範距離的尺度。在陌生的人或環境前總顯得有些緊張,羞澀。女性在這方麵表現得更明顯些。既使是經過表演訓練的模特或演員在與攝影師初次合作中,也很難達到自然狀態下的輕鬆表情。所以,做為人像攝影師應該具備一些導演的素質,用各方法把被拍攝人的情緒引導向自己的拍攝意圖上來。當然,這裏麵蘊含著豐富的經驗和技巧。需要我們多在實踐中進行摸索研究。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被拍攝人物主觀上不願與之配合,或幹脆反對你對他拍攝。如我們在進行新聞題材的創作時碰到了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當我們準備用攝影語言給以“曝光”批判時,被攝人往往拒絕你為他拍攝。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進行靈活、巧妙地處理。

下麵我們介紹幾種常用的消除人物緊張心理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偷攝抓拍法

我們在這裏介紹的“偷拍”方法決不是讓大家去學習西方國家的某些小報攝影記者,專門窺探別人的隱私、隱情。而是出於正常的心態去更巧妙,更真實地反映作品的主體。

最簡單的辦法是去到專業攝影器材店購買一支“偷拍鏡”。這種鏡頭外表很像一支普通的攝影鏡頭,而裏麵安裝了一個斜角鏡麵,它是利用鏡麵把斜前方的景物反射到相機裏。

拍攝的時候鏡頭對著的方向不是真正的取景範圍,而其它角度的人物才可能是拍攝的主體。這種“偷拍鏡”用起來非常簡單,直接安裝在鏡頭前即可。用的時候,被拍攝人物往往認為你在向正前方對焦,而放鬆了思想“警惕”,情緒和表情一般不受到影響。這種方法多用於“新聞抓拍”,但在我們生活攝影中也可以使用。

偷拍的方法可以理解為不被別人發現的拍攝方法。那麼要使被攝人不易察覺,首先要”隱蔽”好自己。我們可以躲藏在別人或景物後麵從容對焦拍攝,也可以利用些光學原理,在較暗的地方拍攝較亮地方的人物。還要注意一點就是攝影器材的“小型化”。一般來講微型相機進行新聞人像抓拍更方便些。

偷拍或抓拍的人物通常十分自然、生動。給人強烈的真實感。正像著名攝影大師布勒鬆說的那樣:“安排出的照片是沒有生命力的。很容易被人遺忘。而我感到最大的愉快,就是人們看了我的照片後感到真實可信。”

二、分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