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洞中進行攝影創作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到已經開放為遊覽區的洞穴中去拍攝,千萬不能出於好奇心,到不了解環境的洞穴中拍照以免發生危險。在岩洞中大型的石柱、石筍、石花很多,穿梭其中進行創作一定要保護好相機及鏡頭。在岩洞中進行創作,要事先做好準備。因在大多數開放的岩洞中都安裝各種顏色的照明燈具,所以拍攝岩洞題材的照片最好使用彩色膠片。彩色膠片分為燈光型和日光型兩種,日光型彩色片適合的色溫為5400°K,燈光型彩色片,適合的色溫是3200°K~3400°K。因此,用日光型拍出的岩洞照片色彩會誇張一些,更富於戲劇性、神秘性。而采用燈光型膠片拍攝也基本上能適應洞內的色溫,顏色與原來燈光照射的色彩比較接近。拍攝前要根據用途而選擇。

在岩洞中為人物拍照,可以充分利用現場的光源,也可以使用閃光燈。利用現場光源拍出的畫麵更具魅力。五光十色、絢麗奪目的光影變化,使你的畫麵產生了夢幻一般的效果,人物也顯得帶有神化色彩。在人物服裝、化妝上都要稍加設計,以適應環境的需要。如果能放一些煙霧烘托氣氛,虛化遠景效果會更精彩。在鏡頭前加用星光鏡,柔光鏡及其它多種效果鏡片,拍攝會出現更加多變而神奇的畫麵。

在采用閃光燈在岩洞內拍攝人物時,為不破壞原有的氣氛,可在閃光燈前加用各種色片,但顏色不宜過多,應考慮到照片的總體色調。

人像剪影拍攝

剪影本來是我國民間剪紙風格的一種,它用簡練的,藝術概括的手法,省略人物造型的許多細節,而單取輪廓為主要表現對象。因主要創作工具為剪刀,所以稱為剪影。

我們在這裏介紹的是用攝影的手法表現剪影的方法。

表現剪影重在抓輪廓,輪廓的起伏變化具有一定的曲線美,形式美。選擇什麼樣的角度最具特色呢?一般來講,人物頭部側麵的輪廓起伏較大,特征較明顯易於表現,軀幹部分則要具體分析。女性,尤其年輕女性的胸、腰、臀部形成了極優美的線條,用剪影的方法處理更具表現力,四肢的安排則要巧妙,靈活些。

曝光的處理對剪影人像攝影來說起著決定作用。拍攝人物剪影要選擇背景亮而簡潔的地方,如湖麵、天空等。人物的服裝也以緊身、較暗的顏色為好。這樣,背影與人物才形成了較強的對比效果。定曝光值時,一定要以背景的為準,不要按照相機內的平均測光值曝光,更不能以人物暗部測光值曝光。按明亮的背景測光才能有意地造成人物部分的曝光不足。經後期洗印後方可出現剪影效果。

拍攝剪影一般在逆光下進行,時間以早、晚最適宜,拍攝時切記讓人物主體擋住陽光,鏡頭前還要加上遮光罩,以免背景中明亮的雜光射人鏡頭,影響成像的清晰度。為增添畫麵的韻味可加用色鏡式星光鏡,網紋鏡等。對焦時要以人物為焦點,以使輪廓清晰。

在影室中也可進行人像剪影的拍攝。用白色的布擋住燈光,使之成為明亮的背景。其它處理手法基本相同。

剪影人像可以是單人的,也可以是雙人的,還可以拍攝人物群像。在畫麵中帶人不影響主體的陪襯景物,如幾條垂柳,幾朵彩雲都會使畫麵增添幾分生機。

逆光人像拍攝

逆光角度拍攝人物肖像,是指光線從被攝人物背後照射,並與照相機鏡頭構成180°左右時。如果角度在135°左右時,我們則稱之為側逆光。逆光與側逆光角度都是較理想的拍攝角度。由於光線是由人物的側後方投射過來的,所以能夠突出地表現出被攝體的輪廓特征。

在光照很強烈的條件下拍攝逆光或側逆光人物的臉部會顯得過於深暗。一般情況下要加用輔助光對其陰暗部分進行補光,從而增加暗部的層次。輔助光可以用反光板,也可以用閃光燈進行補光。但一定要注意補光的角度,光線要均勻,不要出現“陰陽臉”。在拍攝逆光,側逆光的肖像時,人物頭發和身體的輪廓由於光線的照射會形成一條漂亮的“光帶”,尤其在傍晚的時候,頭發的邊上被映成了金黃色,十分美麗,但是如果在較明亮的背景前,效果將被消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背景要找較暗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