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通州怒不爭,沈陽述職責(3 / 3)

但說到疼,誰又能比得上徐麟心裏的那種疼。

到明年開春之後,大明朝將會調集十萬左右的將士去對付努爾哈赤,最後好像是僅僅陣亡的就有一半之多,就還別提傷殘的數目了,慘著呢。偏偏徐麟又不是曆史學家或者軍史愛好者,他隻知道戰爭的結果,卻不曉得戰爭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他多半隻能眼睜睜瞧著大夥去死,雖然,這些人的陣亡也好,明朝的慘敗也罷,並不是徐麟應該承擔的責任,但他和大家緣屬炎黃同胞,此身此心終歸於共同的故國神州,那心裏的難受都快憋瘋了他。

在選拔來的一百名凶悍軍戶口中,徐麟得知了更讓他震撼的事情。衛所兵豈止是戰鬥力萎靡而已,最令人憤然的是,空額及半,逃兵遍野,軍官請調,人人懼戰。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就是徐麟對衛所將士的真實心態。

在通州百戶所裏胡亂歇息三個時辰之後,徐麟啟程又追,終於在快出香河的時候回合了自己的新編緹騎大部隊。好在,這些先前的江湖好漢們,並不知道戰爭為何物,也不理解單打獨鬥和行軍布陣之間的區別,對於跟隨徐麟前往遼東,盡管大都是南方人,但他們充滿了立功做官的渴望,也有著武藝強悍的自信心,士氣高昂得徐麟都在苦笑,“無知者無畏”。

不過,無畏就好,當兵衛國的人,需要的就是這股子勇氣!

徐麟重新融入江湖漢子之中,也被他們的那種激昂情緒所感染,一路上他都挺起了頭,闊步穿越山海關,昂首踏沾淩河霜,終於於九月初七趕到了經略所在的沈陽城。

明朝時的官場很奇怪,皇權不猛之下,並不像清宮戲裏那樣把欽差太當回事。

尤其是遼東,據說手裏擁有尚方寶劍的大員,就有遼東經略楊鎬、遼東巡撫周永春(李維翰剛因清河失守被罷免)、還有巡按禦史陳王庭和稅監兼監軍使高淮四位之多,而且奉調入遼的總兵官更是一個比一個牛,有大將軍馬芳的次子馬林,有名將李成梁的次子李如柏,還有杜鬆和劉鋌,皆是執掌方麵大軍的大將。

因此,一個錦衣衛五品千戶的到來,對這些大員來說,還勞不動他們的親自接待,直到徐麟低調進城之後找上門來拜見楊鎬,這位遼東經略才知道了他的到來。

“難道你就是那軍機偵查總務官?”

六十多歲的楊鎬看模樣就有些迂酸之氣,雖然是統兵總帥,卻因為進士出身的緣故,總以運籌帷幄的儒將自居,非常瞧不起行伍軍官,也更瞧不起年輕人,尤其是還來要參與軍機的弱冠千戶,一聽徐麟的自報身份,他便忍不住擼了擼長須,上下打量了徐麟好幾眼,反問了一句。而他的幾名幕僚則毫不掩飾對“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憂心忡忡,直接全都搖了搖頭。

一帥無能,累死千軍。徐麟當然也不怎麼瞧得起眼前的這遼東最高首長,點了點頭道,“卑職此來,不是為了爭權奪利,更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說句不怕大人覺得狂妄的話,卑職若想要這些東西,在北京城便能輕易取得。所以,卑職上戰場的原因很純粹,保家衛國,上報聖恩,望大人能給予卑職以最大的支持和信任,卑職願在大人麾下盡心盡力,一切為了江山社稷,一切為了討虜勝利!”

如此冠冕堂皇的話,楊鎬聽後愣了愣,一邊暗暗記下最後這兩句以備日後奏折上使用,一麵則唔了一聲又反問道,“那你又希望本經略如何地支持和信任你呢?”

“挑選斥候,培訓斥候,防諜反諜,偵諜派諜。”

徐麟飛速地用了十六個字說了自己的思路,又細細解釋道,“總全軍之斥候於一處,利用此冬之際加以甄選培訓,再集中群體的智慧,為全軍製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軍機保密措施,並嚴查通敵叛國之敵方細作,鎖定之,剿滅之,策反之,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打入敵軍內部,接獲其重要決策的情報,以備大人參詳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