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在水一方——水與社會(1)(2 / 2)

首先,水是一個城市發展的依托,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因素。

不少城市自然因水而誕生,而那些非自然誕生的城市在選址上則很大程度考慮了水的作用。水在城市誕生的過程中,直接影響其風格和布局。其次,人類逐水而居,為城市積澱了大量的有關水的文化,它們最後便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再次,是城市的水文現狀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的環境現狀。水文化在城市形成運作的過程中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很顯然,在我們的城市中,一種嶄新的水文化和水利用方式正逐漸凸顯出來。在設計新的城市景觀和水文化過程中,傳統的隻是由工程師、城市規劃師、建築師或景觀設計師參與的觀念正逐漸被一種新型的理念所替代,即一種全新的、多學科聯係的方法論和視野。

城市的水文化是由自然水景或人造水景構成的,但水景本身並不具備文化特征。所謂水文化,隻是人們在設置水景時借助文化思想的內涵或賦予某種文化範疇的概念而言。在自然景物的微縮移植中,生存需求便是水文化。在水景處理時,因勢利導,走向因地而異,這是道家“道法自然”的文化。水景仿造天然遺產,並賦以動聽而富有詩意的名字,這是文化本身的積澱。若能別具匠心,創造出某種風格、某種地域和文化特征的結構,則是藝術文化。

享譽世界的城市學家伊利爾沙裏寧曾經說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裏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他的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城市是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文化的外在體現,是凝固的文化形態,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城市與之相呼應。

在現代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人們發揮想象能力創造的與水相關的各種設施、景觀五花八門,隨處可見,如人工河流、人工湖泊、假山瀑布、人工噴泉、人工溫泉、親水平台等等。這些設施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建設越來越多,這也是人們追求人居環境更美、質量更高要求的反映。這種人工設施集實用與藝術功能於一體,為城市環境的美化、園林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撇開實用功能為主題的消防、噴灌用水不談,人們把構成城市美化的環境建設中關於水的設施統稱為城市水景。

人們傳統的共識是無水不成景。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水景如黃果樹瀑布、洞庭湖、鄱陽湖等是上天的恩賜,永遠深受人類的喜愛和向往。而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對生命之水也尤為鍾愛,但限於城市的條件,隻能以人工的方式移植或幹脆創造水的不同形態來滿足人類與生俱來的樂水傾向。自然水景不外乎是水的特殊存在形態,如江、河、湖、泉等。因此,按照水景不同存在的狀態和製作方法來劃分,現代城市水景就可分為人工河、人工瀑布、水幕電影、噴泉、溫泉、人工濕地等多種類別,這些融入人類智慧的高科技水處理的水景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現代都市之中,為都市環境增添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親和劑。“水是人類文明的一麵鏡子”,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在與水打交道的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的文化,書寫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水具有豐富的文化蘊涵和社會意義,把握文化與自然的關係是了解社會和生態係統的恢複性、創造性和適應性的必由之路。”水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是人類在發展進程中,不斷調整同水這種自然物的關係所形成的一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