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淚【上】(2 / 2)

十六年前,奧維公國與威尼斯發生了邊境摩擦,這一次的邊境摩擦實則是奧維公國在教廷授意下試探威尼斯的國力。此時的克洛威爾正好主政威尼斯8年,他進行的一係列政治民生改革也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

要改革內政,總會經曆一些動蕩。威尼斯舊有的秩序被滌除,新的措施還未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個時候的威尼斯其實極為虛弱,而教廷授意下的邊境摩擦實則是一次不懷好意的試探。

克洛威爾知道這是教廷的試探,他麵對教廷的壓力,開始了強硬的反擊,而教廷也通過一番試探知道威尼斯的實乃外強中幹,一場戰爭即將爆發。

克洛威爾非常清楚,此時爆發戰爭,威尼斯必敗。

在奧維和威尼斯的南方有一個泰坦公國,這個公國與奧維和威尼斯接壤,其國土麵積不大但頗有軍事實力。在這種局部摩擦中,泰坦公國並不願意看到奧維吞並威尼斯,可他們也沒有義務來幫忙的意思。

最後,克洛威爾同泰坦公國的魯布公爵談判,承諾了大量的國家供奉和土地割讓後才終於說服魯布公爵與威尼斯結盟。可是,除了這些條件以外,魯布還要求克麗絲嫁入泰坦。

兼具東方血統的克麗絲美得楚楚動人,她的美豔在很早的時候就在貴族的圈子裏傳播,此時的克麗絲隻有十六歲,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紀,魯布要求克麗絲嫁給他的獨子路艾爾。

克洛威爾無奈的答應了,為了威尼斯,他把愛女克麗絲嫁往泰坦公國。

威尼斯和泰坦的結盟令奧維不敢輕舉易動,一場威尼斯的滅國戰爭也就此消弭。泰坦得了財富、土地、美女因而歡喜,威尼斯接觸了亡國之虞因而歡喜,可隻有16歲的克麗絲卻在角落裏哭泣。

克洛威爾不愧是雄才大略之主,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威尼斯的改革舉措生效,國力漸漸的強盛。這時候,泰坦公國的魯布發布了一條政令——貴族擁有其占領所屬領地內女子的初夜的權力。

這項權利被稱為**。

其實,這項**是得到教廷默許的,教廷是為了拉攏泰坦公國而允許了魯布頒布**的政令。

克洛威爾事先得到了消息,他瞅準了機會,趁著教廷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以**違背神諭為由,直接出兵泰坦公國。正處於因**政令而動蕩的泰坦完全不是克洛威爾的對手,二十天之內,威尼斯大軍平定泰坦。

在這場戰爭中,克洛威爾殺死了包括魯布和路艾爾在內的全部達魯魯氏貴族,並蠻橫的宣布克麗絲擁有了泰坦的歸屬權。

教廷沒有預料到威尼斯的反應如此迅速,也沒有預料到三年後的威尼斯如此強橫,他們隻能吃個啞巴虧,眼睜睜的看著威尼斯吞並了泰坦公國。

而克麗絲遠嫁達魯魯氏這一不經意的舉動,則令威尼斯占據泰坦擁有了法理基礎。

自吞並泰坦之後,威尼斯就完全占據了半島,再沒有任何勢力能夠插手半島局勢,克洛威爾還利用縱橫的水域構築起令教廷極為頭疼的防線。

這一切輝煌的背後,卻有著克麗絲的無盡眼淚,是克麗絲的眼淚才讓威尼斯的勝利如此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