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這東西搬出去應該挺值錢。”
說著金佛爺把燈舉高了些,隱約看得見那石壁上畫著什麼東西,風格抽象得和畢加索有的一拚,但作者還算有自知之明,在每幅畫的旁邊都刻著段注解。
“元末的貨,有點年頭。”
金佛爺在潘家園做的是瓷器生意,古文字他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連續瀏覽了幾段,他臉色越來越差,最後幹脆忍不住在牆上落了一拳,張開嘴罵道:“操,這王八蛋居然能想到拿化屍藤謀財。”
多少年來,在行裏能查到的情報中,金水鎮都是元朝時期的普通百姓為了躲避戰亂而建立的,可如今看來,他們根本是群唯利是圖的小人,藏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草菅人命!
關於化屍藤的傳說,大概可以追溯到元末起義時期,而建立金水鎮的人,正是當年參與過起義的平民百姓。
從壁畫上的記載來看,這人叫宋明舉,農民出身,卻一心求富貴騰達,算不得什麼安分人。
可是曠日連年的戰爭很快摧毀了他的富貴夢,眼看身邊的兄弟一個個戰死沙場,他怕和那些人一樣,於是沒出息地做了逃兵,此後不得不帶著妻兒家屬四處逃竄。
機緣巧合之下,他從個秀才口中了解到東方朔《海內十洲記》的一篇記載,講的是西域月氏國進貢的香料,名作返魂香,“大如燕卵,黑如桑椹,據說燃此香,病者聞之即起,死未三日者,薰之即活”。
可供參考的資料隻有這麼多,但足以讓宋明舉蠢蠢欲動,誰知那秀才看出他的野心,當頭潑了他一盆冷水。
“返魂香由獸骨製成,剝皮銼骨,揚灰後浸泡三日,再混合檀木,沉香,杜衡,甘鬆,方成此香。然而傳說這獸生長在吐蕃雪域,見過的人都寥寥無幾,更不用提靠製香榮華富貴了。”
講到這兒,秀才停頓許久,又告訴宋明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返魂香雖來之不易,但如果不燎熟,生香氣息能維持百年不散。吐蕃人說,有香氣繚繞的地方,即可生長出一絕世珍寶——名作化屍藤。此藤生於雪域峰巔,骨香作引,可續命,得活物血肉,可抽枝生芽,及山之高遠。”
秀才隻把話說到這個地步,宋明舉心裏的算盤卻早打得叮當響,連夜定下計劃,同那秀才一起做了這筆驚天的大買賣。
兩人帶著一幹親友,炸山,修路,上雪峰,取獸骨,再到建成如此規模可觀的絕壁古鎮,一共花費了二十餘年歲月。
起初他們是以山間獵來的野獸喂食化屍藤,等時候差不多了,破藤取玉,肉身化成的玉石通體帶血,稍加雕琢便可賣出天價,如果不碰鐵器,即使再專業的古玩商也看不出和真品的區別。
按理說,如此一來兩人該實現了富貴之願,但人心向來是無底洞,野獸獵絕,再是死屍,而後幹脆直接以活人養藤。可那藤長得越大,他們心裏也越恐懼,所以壁上還描著不少神像,看得藝純直想笑。
“既然東方朔提過,返魂香能招死人魂魄,那為什麼宋明舉和秀才不把香燎了,讓自己長生不老呢?”
“誰曉得,壁畫上沒提到過這些。”
金佛爺舉起燈又照了一段,不隻是文字,畫的風格也與最初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來那時候的金水還是和外界有所交流的。
可是宋明舉和那秀才去世後,漫長的歲月裏鮮有人知焚返魂香能夠起死回生,所以這狻猊香爐百年來從沒被打開過。
直到清朝末年,香味散盡了,金水鎮的村民又不知道該從拿弄來補給,隻好斷了靠化屍藤發財的念想,但畢竟這山底下死的人太多,鬼氣重,他們便請風水先生指點,在陶家墳修了鐵棺材來鎮地下這死藤。
“那為什麼後來藤又活了?剛才那些祭祀的人,是他們救的嗎?”
鬼他娘的知道,沒準兒在給化屍藤唱小曲兒聽呢。
金佛爺撇撇嘴,又拽起藝純繼續往前走去:“不管怎麼說,當務之急是先出去,等見到白鐵燈那****的,再問他不遲。”
“你也覺得咱們落到現在的境地,全在白老板計劃之中。”
是個陳述句,金佛爺笑了,不知道該怎麼說藝純。
白鐵燈確實好眼光,留下個滑頭鬼,知道的東西也不少,要是底幹淨,倒可以當成苗子來培養。
“丫頭啊,你也不用去打聽,我這人素來不愛教徒弟,對手底下那些個更是帶管不管,但你要肯跟我,我從此關門,隻教你一個,怎麼樣?”
“打架泡妞吹啤酒,不教的話,免談。”
“你就他娘的這點出息。”
金佛爺翻了個白眼,把手搭在藝純肩上,舉起燈照向前頭的路:“成吧,那我的關門弟子,你先說說,咱們師徒倆該走哪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