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 總論:關於葉利欽時代的理論思考(6)(2 / 3)

知識分子階層也有其固有的弱點:其一,批判、探索和民主天性決定了這個階層的鬆散性質,它因思想爭鳴而缺乏內部凝聚力,因而難以獨自承擔社會革命的重任,總是要附屬於社會的某一或某些階級才能發揮其推動社會革命性變革的作用;其二,脫離具體的社會生產活動,脫離體力勞動者階層,使許多知識分子懷有歧視體力勞動、歧視體力勞動者的心理;三,因此,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清高、傲慢和自負,很容易脫離群眾,他們的許多思想往往不切實際。知識階層的思想一旦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需要,不僅不會推動社會進步,反而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當著知識階層在社會發展問題上陷入混亂和迷茫時,社會發展也就失去了思想指引,也會同時陷入混亂和迷茫。

俄羅斯知識分子是世界上最具探索精神和叛逆精神的知識隊伍之一,這與俄羅斯曆史上長期受極權主義統治、缺少民主有很大關係。“十二月黨人”起義是俄羅斯知識分子階層個性的第一次曆史性昭彰,它充分說明了這個階層特立獨行、自我犧牲的精神。俄羅斯知識階層富有探索進取精神,民粹主義、無政府主義、孟什維主義、列寧主義、托洛茨基主義、斯大林主義,都在人類的思想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上留下了極其生動、極其濃重的一筆,其中的列寧主義直到今天仍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在蘇聯模式極權主義統治時期,俄羅斯知識分子階層的獨立性受到扼殺,其民主天性受到抑製,其思想火花被淹滅,但是這個階層的探索、叛逆和犧牲精神仍舊頑強地表現出來,形成了其他同類型社會所罕見的隊伍日漸龐大的“持不同政見者”。

俄羅斯知識分子的命運是悲苦的,一方麵他們身受歐洲先進思想的影響,並成為其中重要的一支,另一方麵他們麵對的又是俄國落後的國情,農民和文盲占大多數導致俄羅斯文化的整體性落後。隻是到了蘇聯時期,隨著全民教育和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知識階層的影響力才日漸強大。當蘇聯改革來臨時,“公開性”和“民主化”使知識分子民主天性得以釋放。

而這種天性一旦遇到合適的條件,就會衝破一二百年的曆史壓抑,猛烈地爆發出來,形成對曆史上各種極權主義的總清算。

由於社會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知識分子已不再是社會的孤立群體,他們的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社會主流意識的形成。

俄羅斯知識分子不論在蘇聯劇變或是在俄羅斯十年的發展進程中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與蘇聯模式極權主義的抗爭中,蘇聯“持不同政見者”出於知識分子的民主天性,從西方的民主製中汲取養料,提出了對蘇聯社會進行民主改造的種種方案,而他們提出的社會經濟改造方案則顯蒼白,隻是到了1985年後的改革時期才提出由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的思想。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所以更多地集中在社會政治領域,在一定程度上與蘇聯知識分子這種重政治、輕經濟的傳統有關。在蘇聯知識界和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高層改革家看來,隻要引進“公開性”和“民主化”,就會激活整個社會,解決長期困擾社會發展的官僚主義、特權階層的“障礙機製”、人民與政權相脫離等問題。但是,在“公開性”和“民主化”開啟了政治體製改革的大門之後,首先喚醒的是社會先進階層——知識分子階層的民主天性,他們長期被壓抑的對蘇聯模式極權主義的反叛情緒如火山般爆發。他們先是填補“曆史空白點”,實際上是發起了對蘇共70年“罪行”進行清算的運動;接著是要求社會民主,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再接著就是用三權分立的西方式民主製度取代蘇維埃製度。知識階層成為“社會革命”的領導者,他們把反對蘇聯模式極權主義與“反對共產主義”等同起來,向群眾進行灌輸,迅速形成了以“反共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流意識,在“反極權、要民主”口號的鼓動下社會政治生活日益沸騰。最終,在民眾的支持下,以知識分子為基本力量的俄羅斯“民主派”奪取了政權。緊接著,“民主派”憑借政權的力量,把社會迅速引向激進變革的發展道路。在俄羅斯社會轉軌的十年中,知識分子階層同樣是葉利欽政權錯誤政策的犧牲者,他們中的多數人淪入貧困,對政權的不滿使“民主派”發生分化,知識分子階層也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