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問題正在於此。激進變革的失敗使社會陷入混亂,經濟的大滑坡使居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其中有近5000萬人口淪入貧困,社會絕大多數人嚐到的隻是變革所帶來的苦頭。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很難形成對這種製度變革的普遍認同,其結果就是社會意識分化和社會對抗加劇。由此便產生了社會製度變革超前、社會意識滯後的問題。
社會各階層和各集團強調和捍衛自身的利益是民主製的基本特點。一方麵,民主製隻能在此基礎上尋求利益的平衡,它不以改造社會意識為己任,社會意識的改變是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的自然結果。另一方麵,在民主製條件下大多數人的意誌主要通過總統選舉、議會選舉和全民公決的方式進行表達,政治家為了贏得權力,不可避免地要取悅於選民,尊重選民意誌的反麵是同時要迎合甚至利用某些落後的或者是社會集團的狹隘意識。這些都會加重社會意識的滯後。在俄羅斯條件下,激進變革所帶來的社會意識滯後問題從兩個方麵對社會發生著影響。一是對社會政治鬥爭的影響。激進變革的失敗和相當多的人口淪入貧困階層,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人們的懷舊情緒,這是俄共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能恢複元氣、迅速崛起、成為社會舉足輕重政治力量的根本原因。正是憑借貧困人口的支持,在1995年底的議會選舉中俄共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在第二年的總統大選中向葉利欽政權發起強有力挑戰。直到今天俄共仍是最大的反對派政黨,其社會支持率始終穩定在35%左右。這種社會分裂和對抗是激進變革失敗、社會變革與社會意識相互脫節的必然結果,其進一步後果就是社會陷入無休止的權力鬥爭和政治動蕩。
二是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例如,在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大俄羅斯沙文主義這些落後的民族意識經常被政客用作煽動民眾的武器,這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就是排外心理、就是對外國投資的懼怕、就是經濟的封閉導致技術和經濟的整體性落後。又如,盡管已經搞了十年的市場經濟,但時至今日俄羅斯人的製度規則、工作方式和效率、服務意識、對政府的依賴、吃社會福利“大鍋飯”的思想等等,都遠遠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
在俄羅斯民主製條件下,民意所反映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走上了以政治為中心的激進變革發展道路,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也受製於社會意識;激進變革不可避免地產生社會意識滯後現象;當著社會意識大大落後於社會變革時,這種變革就會因社會意識分化和社會對抗加劇而發生混亂。這裏需要再次強調的是,我們不是社會意識決定論者,俄羅斯的“反共主義”
社會主流意識產生於蘇聯社會主義的危機,同樣,俄羅斯社會意識的滯後產生於激進變革的失敗,也就是說,歸根到底還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
我們的看法是:社會變革應與社會意識的變化相一致,而社會意識的變化又必須與人們的物質利益相統一;俄羅斯的實例證明,激進變革的失敗必然引起社會性的懷舊情緒和社會意識的滯後;社會製度性變革與社會意識滯後的矛盾是造成俄羅斯社會政治動蕩和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二)社會主流意識與知識分子的作用。
近代以來,任何一次具有意識形態意義的革命性社會變革都與知識分子階層的作用有直接的關係,這是因為:知識階層屬於社會先進階層,它是先進科學技術的創造者,同時也是社會的思想代表;不論是資產階級革命或是無產階級革命,若要取得勝利,都必須在知識階層中尋找自己的思想代表和領袖人物,並需要得到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同情和支持。知識分子階層的先進性由其特性所決定:其一,知識分子因其擁有知識而富有想像力和思想創造力,他們善於批判,具有強烈的探索進取精神;其二,思想成果(不論是意識形態的或是科學技術的)被知識分子視為自身最大的價值實現,其意義高於金錢和其他個人物質利益的實現;其三,因此,知識分子階層對真理的追求導致其天然地傾向於民主,拒絕接受特別是思想束縛,任何禁錮思想的極權主義統治都與知識分子的民主天性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