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適腳——適合的才是最好的(2 / 2)

結果表明,現代兒童腳長比30年前有了很大的增長,平均加大了14.49mm,也就是說同齡的兒童,要穿大出1.5號的鞋,所以很多女孩子在小學高年級就可以穿媽媽的鞋了,又時髦又漂亮,這樣做好嗎?我們看看孩子的腳和大人有什麼區別:

兒童腳型的特點是腳趾張開,腳前掌部分腳寬,內外腰部兩側的弧度小,跟骨較窄,腳掌脂肪量大,足弓薄弱。

成人腳型的特點是,腳趾內收,大拇趾邊的蹠骨部位突出,內外腰弧度大,有著顯著的後跟,腳掌脂肪減少,肌肉堅強。

兒童腳與成人腳的不同之處還在於骨骼沒有骨化完成,關節、韌帶、足弓、神經係統都處於發育過程中,是由柔軟、稚嫩的小腳來支撐身體的,任何忽視都可能對腳造成終生的傷害。

在鞋的製作上看,兒童鞋基本是直形的,鞋頭寬圓,後跟合腳,更加穩定;成人鞋的鞋則有一定的內彎,鞋頭較窄或尖,為了美觀,成人鞋做得比腳實際的肥度要瘦,因為成人腳有一定的感差值,即穿比腳瘦的鞋不感覺難受的數值,兒童則不行,會影響到腳正常的發育。所以,不管多麼大多麼著名的品牌的鞋,都不要兒童與成人混穿。

目的2:了解孩子腳的成長情況

兒童腳的發育對兒童天性的成長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由專業的店員根據測量儀所顯示的對孩子腳部狀況的分析及測評,可讓家長對孩子腳的健康狀況有一個全麵地了解,更多地關注孩子腳的成長。店員可對孩子腳型和腿型的具體情況進行健康指導,如鍛煉方法、是否需要矯正器具、是否需要醫療介入等,使家長根據自己孩子腳的健康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嗬護。

根據腳型測量儀上顯示的足底印,了解孩子腳的足弓狀況。

國外有一種鞋叫處方鞋,是醫生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專門為兒童穿什麼鞋而推薦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兒童腳部肌肉、骨骼的控製,使腳向更健康的方向發育。

目的3:“足跡”——孩子腳的成長記錄

每次測量出來孩子的“足跡”,可以記錄孩子腳的成長情況,不但為今後選鞋作參考,還可以收藏起來,作為孩子珍貴的成長記錄。

在網上為孩子買鞋關鍵是測量腳長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買鞋越來越受到年輕父母的喜愛。一位媽媽說,如果我去商店,隻是看到貨櫃最顯眼的款式,網上就能夠非常仔細地查看每個鞋的款式、顏色和材料說明等,能夠選擇得比較從容、認真,還有網上的價格肯定是比櫃台便宜,送貨到家,不滿意還可以退,所以主要是在網上買鞋。

之後,她又說出了她的問題:網上買鞋的最大問題是鞋號,選不好鞋就不合適。

這個問題不僅在兒童買鞋時會遇到,成人買鞋也經常遇到,解決的關鍵是正確地測量腳長。

(1)讓孩子雙腳的距離與肩膀等寬,一定要站著,腳踩在一張白紙上。

(2)在二趾與三趾趾跟處畫一點(a)。

(3)圍繞腳的邊緣畫出腳的輪廓,注意筆要與紙麵垂直。

(4)將腳撤離白紙,在紙上找出腳後跟邊沿中點(d),連接a、d畫直線,這條直線畫成一條延長線,從a點向前延長到超出腳趾,b點向後延長到超出腳後跟。

(5)從後跟的最邊點向ad作垂線,再從腳前端最長點向ad作垂線得到點e,量取兩條垂線間的距離de,就是孩子的腳長。

如果是很專業有經驗的賣家,直接告知腳長就可以為孩子選擇適合的鞋了。或者在腳長加上10~12mm,讓賣家給你相應的內長鞋號,基本都是合適的。

為什麼量腳長一定要站著

我在網上遇到一位購鞋的媽媽,她說量了孩子的腳長,但總覺得比較小,有些擔心。我問她是站著給孩子量的腳嗎,“不是,是躺著量的”。

“您最好是讓孩子站著量”。為什麼?因為人腳是一個鬆軟的有機體,在不同的狀態下,尺寸會發生變化。如在抬腳、靜坐、站立和運動等不同姿勢下,即使同一部位,所測的尺寸都是不一樣的。

由此可見,腳的測量與姿勢很有關係,孩子的腳胖胖的,脂肪較多,站立時體重壓在腳上,肯定要比腳抬起來是要大一些,正確的選定測量姿勢,是很重要的環節。

有媽媽問,腳處於最大尺寸時是在運動狀態下呀,因為在運動狀態時我們測量起來是很困難的,所以一般都選擇與腳的運動尺寸比較接近的站立尺寸,即站立姿勢,這樣測量的尺寸比較穩定,便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