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中國共產黨的綱領(2)(3 / 3)

在黨的十七大上,我們進一步強調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性,又與時俱進地把黨的基本路線表述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2007年,中國GDP已達到24.66萬億元,全國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外彙儲備超過1.52萬億美元。雖然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2000美元,但距離實現GDP 4萬億美元、人均GDP 4000美元的目標仍然還有很大距離,更遠低於發達國家人均GDP 1萬美元的水平。這些事實都表明,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麵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生產力還不發達,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相當艱巨,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這些都說明,我國依然處於不發達階段,我們所達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麵、很不平衡的小康,也就是說我們國家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挑戰,全麵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麵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要求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要求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擴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經濟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政治建設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社會建設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和條件。我們必須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