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不要做一個莽夫,而要做一個智者。一個人即使再努力,如果不懂得運用智慧,那麼努力就成了蠻幹,就會使努力收效甚微。一個人隻有學會運用智慧,努力才會更有效。
在人生中,一定要懂得選擇,學會放棄。要知道,每一次選擇都應是理性的取與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正確了,才能正確地做事,才不會多走彎路或誤入歧途。放棄,則是另一種更廣闊的擁有,放棄是為了更好的選擇,而敢於放棄者精明,樂於放棄者高明。
懂得選擇,學會放棄,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哲學,是努力進取時的必要保證。當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時候,繼續為了“兼得”而不舍棄,不是智者的行為。麵對生活和工作,我們要學會放棄的本領。
有一個年輕人,他想在一切方麵都超越其他人,尤其是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可是,雖然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在各方麵表現都不錯,唯獨在學業上始終沒有大的長進。於是他去請教一位大師。聽完他的話,大師說:我們一起去登山吧,到了山頂你就知道了。
那座山上有許多美麗的小石頭,每當見到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年輕人裝進袋子裏背著。很快年輕人就吃不消了。於是,年輕人停下腳步疑惑地問道:“大師,我為什麼要背這個?再背,別說到山頂,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
大師微微一笑,說:“為什麼不放下呢?背著這麼多石頭能登到山頂才怪呢!”
年輕人明白了大師的意思。從此以後,他放下心中的其他欲念,一心撲在學問上,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心願,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的確,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麵麵俱到地做好每一件事,而想要得到一切的人,最終隻能是什麼也不會得到。其實年輕人最想成為大學問家,隻是沒法擺脫自己爭強好勝的心理,相反,努力學會放棄一些東西之後,他也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專注地做一件事情,進而成功了。
從我們呱呱墜地到懂事開始,我們的一生就麵臨著無數的選擇。供我們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我們在選擇一種事物的同時,就意味著要同時放棄另一種事物。
在選擇的同時,我們是否有勇氣放棄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呢?果斷的抉擇,會讓我們適時抓住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在生命的每一個十字路口上走好每一步路。
一個夏天的傍晚,有一個美麗的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白胡子艄公救起。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的,為什麼要去尋短見呢?”“我結婚才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病死了。您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呢?”艄公聽了她的話後,沉吟了片刻,說:“兩年前,你是怎樣過日子的?”少婦說:“那時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呀……”“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沒有”“那麼,你此刻隻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兩年前去而已。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請上岸去吧……”
話音剛落,少婦恍如做了一個夢,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便離岸走了。從此,她再也沒有尋短見,而是下定決心讓自己的生命重新開始。這對於少婦來說,正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學會選擇就是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明智的選擇勝於盲目的執著和努力。古人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選擇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放棄是顧全大局的果斷和膽識。
詩人泰戈爾曾說:“當鳥翼係上了黃金時,就飛不遠了。”很多時候,放棄是麵對生活的清醒選擇,學會放棄才能使我們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渡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我們就能擁有一份成熟,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聰明者敢於放棄,精明者樂於放棄,高明者善於放棄。但要知道,放棄並非是盲目的,而是有選擇的放棄。懂得了人生選擇與放棄的智慧,我們每一天的努力才會更有成效。
人生的每時每刻,其實都是在選擇與放棄中度過的。有人這樣說:品味人生,最大的愉快莫過於做出選擇,最大的痛苦也莫過於做出選擇。我們不應該把選擇和放棄視為一種消極的放手,而要視為一種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懷。在人生的征途中,我們要有技巧地選擇,有選擇地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