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3)

讀陶淵明飲酒詩有感(二首)①

(一)

種黍提壺借醉鳴,醉中狂語也真情②。

歸來不受烏紗累,人自鏗鏘心自明。

(二)

五柳廬茅絕宦塵,宦林多少折腰人。

朝堂盡作鸚哥唱,山野獨行詩憤吟。

①陶淵明有飲酒詩20首,野放,深沉,質樸,耐讀。其中第五首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千多年來膾炙人口,被認為是描寫田園風景的上佳之句,蘇軾對此評價極高。每讀到這裏,都感到“南山”二字,有疑可析。在這首詩的最後一聯寫道:“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真意是什麼?欲辯什麼?都是留給讀者思考的問題。縱觀全詩,其真意當落在“南山”上。“南山”不應是簡單的風景表述,而是凝聚了詩人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對當前“人境”的不滿。

②我國古代詩人寫飲酒詩的不少,但數量達20首之多,且集中於一篇的似乎還沒有見到。要解釋這個現象,隻能說陶淵明寫詩的目的是借酒發論,而不是怡情山水。那些他在詩中一再聲明是酒話、是醉話的東西,恰恰是議論時政的真話。如第三首中的“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第二十首中的“羲農去我久,舉世少複真”,均表示了他對世事不古的抨擊。金代元好問也寫了十首飲酒詩,有名句“去古日已遠,百偽無一真。獨餘醉鄉地,中有羲皇醇”,與陶淵明的詩在遣詞用句上如出一轍,顯然深受其影響。因此,陶淵明不僅是個田園詩人,也是個憂國詩人,他沒有那麼快樂,我以為。

參觀古羅馬鬥獸場(二首)

(一)

城中何物似籠圈?血色殘陽照老垣。

困獸囚徒曾相鬥,文明世界一搖籃。

(二)

客來身在浴盆中①,浴火當年奴隸風。

生死關頭人獸反,斯巴達克自由宗。

①羅馬古鬥獸場位於羅馬城中,全部由石頭砌成,橢圓形,狀似一個大浴盆。

東坡美食(二首)

東坡餅①

城外青山古寺中,油烹盤卷座無空。

齋堂嚐罷東坡餅,更讀潤之函一封②。

東坡肘子③

席中何以鎮杯盤?紅肘端來果赫然。

娘子佳肴助君賦,大江東去萬壺幹!

①蘇軾被貶居黃州時,常去城外西山靈泉寺。僧人為他做了一種油炸餅,香脆可口,後經蘇軾夫人王弗改造,始成“東坡餅”。

②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靈泉寺方丈融廣法師,請本寺素齋烹調高手融和法師,親製東坡餅一盒,奉獻給毛主席,時中共中央辦公廳曾複函致謝,並說明下不為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在鄂城做野外工作時,曾去廟裏吃過一回東坡餅,當時中辦的來函被裝在鏡子裏,高掛在牆上。

③同東坡餅一樣,東坡肘子也是其夫人王弗的傑作。一次,王弗在燉肘子時,因一時疏忽,過了火候,肘子焦黃粘鍋;她連忙加各種配料再細細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這麼一來,微黃的肘子味道極好,“東坡肘子”這道菜就出世了,蘇軾吃後是否一高興寫了“大江東去”,不敢說。

票友(三首)

(一)

每日園中聚一場,女須男旦唱皮黃①。

行腔做派分門戶,“四大”蜚聲“四小”揚②。

(二)

晨昏寒暑醉於斯,多少功夫人不知。

對鏡千回難自滿,梨園一票最心癡。

(三)③

起舞君王愛恨長,多情小姐苦情娘。

江湖女子尚文武,各自歸宗唱一場。

①皮黃,指京劇的西皮和二黃唱腔。

②“四大”、“四小”,指京劇界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須生”。

③本首詩寫的是梅張程尚四派青衣戲的演唱特色:第一句寫梅派,第二句寫張派與程派,第三句寫尚派。

荷葉杯·雪愁

昨夜寒風吹粉。

難忍,透衣裳。

漫天皆白路安在?

無奈,手機忙。

紫竹院①

幾畝竹林加口塘,天成勝景漸名揚。

小橋流水橋邊柳,曲徑通幽徑外薔。

春雨初催玉蘭白,秋風更令菊花黃。

園中士女怡情度,院外囂塵不過牆。

①上個世紀50年代初,紫竹院還是一個荒野之地,無人管理。現公園所在地當時是一個大水塘,我和單位朋友有時相邀到此遊泳。80年代後,幾經休整,現已成為京城一處以竹為特色的公園,深受市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