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災區群眾之所急、辦災區群眾之所需、解災區群眾之所難。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各部門、各地區緊急行動--
國務院決定在3個月內向災區困難群眾每人每天發放1斤口糧和10元補助金,為地震造成的"孤兒、孤老、孤殘"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費。向因災死亡人員家庭按照每位遇難者5000元的標準發放慰問金。
3天後,民政部、財政部和國家糧食局出台了具體的救助政策。
確保災區生活必需品價格基本穩定--發改委出台具體措施。
及時將地方儲備中成品糧油儲備投放到抗震救災第一線--國家糧食局向各地提出要求。16.4萬噸中央儲備糧油緊急投放地震災區--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立即部署。籌集並發出糧油14200噸--四川省糧食部門想方設法、挖掘潛力......
血濃於水,手足情深。成都、北京、石家莊、上海、重慶......人們排起長隊,捐款、捐物、獻血,彙聚成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截至6月10日12時,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444.32億元。7300多萬名共產黨員更以67億多元的"特殊黨費",表達了對災區人民的真情牽掛。
飲水安全,關係重大。一組組環保、水利、衛生人員緊急趕赴災區檢測水質,一台台移動製水設備和淨水器源源不斷地送往災區,一包包飲用水消毒藥劑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一輛輛送水車穿行在受災的城鎮和鄉村......6月5日,水利部宣布,在基本解決四川災區570多萬人的應急供水後,將爭取實現為受災群眾人均日供水20升以上的目標。
災區急需救災帳篷!災區急需過渡安置房!這是一項萬分緊迫的任務。
黨中央、國務院緊急部署,要求在一個月內向災區提供90萬頂帳篷,同時安排專項資金,為災區首批建造100萬套過渡安置房。
受災群眾住的問題,牽動著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層。5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前往浙江湖州的帳篷生產企業,實地考察救災帳篷生產情況。3天後,總書記又前往河北省廊坊市,考察過渡安置房生產情況。
截至6月10日12時,全國已向災區調運救災帳篷100多萬頂、被子470多萬床、衣物近1400萬件。在四川災區,68100套過渡安置房已經安裝。來自各地的大批過渡安置房正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累計救助群眾1058.4萬人、"三孤人員"28.6萬人,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510.62萬人。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山深處,在災區考察工作的胡錦濤總書記在簡易防震棚小黑板上給孩子們寫下16個大字。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對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作出部署。
會議要求,"抓緊製訂災後重建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對口支援機製,舉全國之力,加快恢複重建。"
迅即建立災後恢複重建基金--5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舉全國之力多渠道籌集災後重建資金。中央財政2008年先安排700億元,建立災後恢複重建基金,2009、2010年繼續作相應安排。國務院先後下發了《關於地震災區恢複生產的指導意見》、《關於支持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等文件,指導災區的恢複重建工作。
第二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決定:支持國務院集中財力投入抗震救災的安排,對2008年預算支出結構作出相應調整。
災後重建,規劃要先行--汶川、北川、青川;城鎮、鄉村、山穀......來自地震、土木、水電、環境、氣候等22個專業學科的專家隊伍,頂風冒雨進行現場調研,評估災區地質地理條件,對重建項目進行科學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