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民族平等原則,必須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很少有“民族主義”的提法,多用“沙文主義”一詞。“沙文主義”是極端的、侵略性的民族主義。馬克思恩格斯與當時流行的民族利己主義、泛斯拉夫主義、泛日耳曼主義等反動思想進行了堅決鬥爭。
要實現民族平等,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相統一的原則。國際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民族政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其核心內容是加強各民族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不恢複每個民族的獨立和統一,那就既不可能有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為達到共同目的而必須實行的和睦與自覺的合作。”
第四,關於無產階級民族解放運動的觀點,要區別兩種民族和民族運動。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民族解放運動的產生有其社會階級根源,提出了用階級分析的方法來觀察民族問題;在對待民族解放鬥爭的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把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看成是無產階級天然的同盟者,指出民族解放是階級解放的先決條件;他們從實際出發,根據各民族在歐洲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和態度,把民族劃分為“革命民族”和“反革命民族”,嚴格區分不同性質的民族運動。“任何民族當他還在壓迫別的民族時,不能成為自由的民族。”他們依據民族運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要求和曆史前進的方向,是否符合一般民主的利益,特別是是否有利於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利益的標準,製定了無產階級在民族運動中的方針:支持進步的民族運動,反對反動的民族運動。他們指出,要堅持和實現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必須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壓迫、民族歧視和民族特權。
二、列寧關於民族問題的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中,列寧在民族問題上的研究與貢獻舉足輕重,有關民族問題和理論的論著共有近400篇,約百萬字。列寧所處的是帝國主義時代,俄國的民族關係也異常複雜,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列寧關於民族問題的論述中,有相當篇幅論及無產階級如何在多民族國家中處理好民族關係與民族問題。
列寧關於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理論是他對民族理論的特殊貢獻。列寧建立了關於殖民地民族問題的理論體係;揭示了民族壓迫的階級實質和民族問題的社會內容;闡述了在帝國主義時代應區分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提出了各民族完全平等,各民族有自決權,各民族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反對兩種民族主義以及注意各個民族的特點;主張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列寧把民族區域自治看做是多民族國家建立真正民主國家所必需的前提,是正確解決民族問題的一般的普遍原則。尤其寶貴的是,列寧已經有過社會主義條件下處理民族問題的實踐。
(一)關於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原理
列寧繼承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的基礎理論,認為一定的地域和共同語言是構成民族的重要條件;民族不是由氏族聯係甚至不是由它的延續和綜合引起的,“民族是社會發展的資產階級時代的必然產物和必然形式”。他認為,“各民族融為一體”,是要在消滅了“人類分為許多小國家的現象”以後才能實現的,因為,民族差別“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以後,也還要保持很久很久”。列寧指出:“民族國家無疑是保證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好的條件。這當然不是說,這種國家在資產階級關係基礎上能夠排除剝削和民族壓迫。”他認為:建立最能滿足現代資本主義要求的民族國家,是一切民族運動的趨勢;除了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民族之外,還有許多很弱小和經濟十分不發達的民族;主張各民族自由地、自願地親近和融合;民族差別在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後還將存在很久;一切民族都將走到社會主義,但是形式上必然呈現多樣性;要堅持民族平等並保障少數民族權利;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民族觀。
(二)關於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學說
列寧認為:“在民族問題的各個方麵堅持最堅決最徹底的民主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絕對職責。”他說:“如果在資本主義世界還能談到解決民族問題的話,那就隻能有一種解決辦法,就是實現徹底的民主主義。”在建立了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性質、作用、前途的理論、民族解放運動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強大同盟軍的理論下,在先進國家無產階級幫助下,在落後民族和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而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理論的情況下,他認為:民族自決權是反對帝國主義的強大武器,“我們應當使民族自決的要求服從的正是無產階級階級鬥爭的利益”。“所謂民族自決權,就是民族脫離異族集體的國家分離,就是成立獨立的民族國家。”“我們要求民族有自決自由,即被壓迫民族有獨立自由、分離自由,並不是因為我們想實行分裂,或者想建立小國,恰恰相反,我們是想建立大國,使各民族在真正民主和真正國際主義的基礎上相互接近乃至相互融合,但是沒有分離自由,這種基礎是不可想象的。”
(三)關於無產階級政黨的民族綱領和社會主義國家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
列寧在總結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民族問題發展規律後得出結論:“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在民族問題上有兩種曆史趨勢。民族生活和民族運動的覺醒,反對一切民族壓迫的鬥爭,民族國家的建立,這是其一。各民族間各種交往的發展和頻繁民族隔閡的消除,經濟、政治、科學等的國際統一的形成,這是其二。這兩種趨勢都是資本主義的世界性規律。第一個趨勢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是占主導地位的,第二種趨勢標誌著資本主義已經成熟,正在向社會主義轉化。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綱領考慮到這兩種趨勢,因而首先要維護民族平等和語言平等,不容許在這方麵存在任何特權(同時維護民族自決權);其次要維護國際主義原則,毫不妥協地反對用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思想(哪怕是最精致的)毒害無產階級。”因此,“一切民族都將走到社會主義……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類型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麵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列寧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不隻是消滅人類分為許多小國的現象和各民族間的任何隔離狀態,不隻是要使各民族互相接近,而且要使各民族融為一體……正如人類隻有經過被壓迫階級專政的過渡時期才能達到階級的消滅一樣,人類隻有經過一切被壓迫民族完全解放的過渡時期,即他們有分離自由的過渡時期,才能達到各民族的必然融合。”“不僅要幫助以前受壓迫的民族的勞動群眾達到事實上的平等,而且要幫助他們發展語言和圖書報刊,以便清除資本主義時代遺留下來的不信任和隔閡的一切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