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老花眼的保健護理
老年人眼睛的老化特點
老花眼的成因及其特征
配戴老花鏡的學問
老年人患老視眼(俗稱老花眼)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來說,人們正常休息時,眼睛聚焦於遠處的景物上,為了使眼睛能夠聚焦在近處的物體上,眼睛的睫狀肌會使晶體收縮、變厚,這個過程也叫眼睛的適應作用或調節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硬化、失去彈性,其形狀發生變化,聚焦於近處物體上的能力自然也減退了,同時,睫狀肌的彈性也減弱。因此,老年人會出現視近物困難或閱讀困難的問題,但是,對遠處的物體仍能看清也能適應,也就是說老人的遠視力無變化。
1.老年人眼睛的老化特點
人們的眼睛之所以能看清遠處物體,是因為眼內有一套裝備完整的屈光係統。它包括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等透明而能屈光的組織。當眼將焦距集中在遠處一個物體上時,物體的影像經瞳孔顛倒投射到視網膜上成像,經過視神經將影像傳導至大腦,大腦則作出正確的判斷,影像變為正立,也就是所看到的位置。
眼睛還能夠看清近處物體,這是由於屈光裝置中還有能夠改變屈光力的部分,即晶狀體。晶狀體收縮增強了屈光力,將近處物體的分散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人們就能夠看清近物了。這種為了看清近處物體、眼內所引起的變化稱之為調節力或調節作用。
調節作用是由睫狀體、睫狀肌和晶狀體協同作用的結果。當睫狀肌(主體為環狀肌)收縮時,睫狀體環變小,聯係於睫狀體和晶狀體間的小帶變鬆弛,減少了對晶狀體囊的牽引緊張力而致晶狀體囊鬆弛,則晶狀體纖維因其本身彈性伸張而增大晶狀體的前後徑。晶狀體後麵有玻璃體窩支持而無多少改變,主要為晶狀體前麵向前膨隆而增強屈光力,醫學上稱之為囊外調節機製。在晶狀體變形時,晶狀體纖維變動了位置也增強了屈光力,這種現象也叫囊內調節機製。兩者都能夠增加屈光力,也稱為調節力,晶狀體調節力的大小可用折光度(D)來表示,即:折光度(D)=1焦距(米)。
2.老花眼的成因及其特征
晶狀體是導致調節力變化的主要因素。當人們年輕時,晶狀體柔軟而富有彈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逐漸變厚,晶狀體中央部(也稱核部)逐漸變大,硬化而致彈性減弱。因此,當睫狀肌收縮時,晶狀體囊雖然也鬆弛,但是,晶狀體的彈性、伸張性卻逐漸減少,由晶狀體纖維移動而形成的囊內調節機製減弱。因此,導致調節作用減退,調節力減弱,即出現視近物困難的老視(老花眼)。由此可見,老花眼也是生理性的衰老現象之一。
調節力的減退,除了晶狀體硬化以外,還與睫狀肌功能有關。調節力在10歲前後為12D以上,調節力最強;10~20歲急劇下降;25~35歲下降稍緩慢;40~50歲間又急速減退;一般人們到40歲時剩餘的調節力隻有3~4D,近點距離逐漸增大,已經滿足不了閱讀報刊、書籍的要求,也就開始出現了老花眼。一般來說,如果老人看近物的距離為25~32厘米,少於4D調節力即感覺視近物困難。70歲以後,調節力幾乎完全喪失。
老花眼的主要特征是近視力減退,近點逐漸遠移。所以當老人看近處的小字或閱讀時比較困難,喜歡將書本放遠些,以彌補調節力的不足。但是,即便如此,看書時間也不能太長;做細活不能持久;光線暗淡,特別是在晚間用眼時明顯困難,可出現眼脹、眼幹、眼前成霧狀、看物不清楚,眉弓間有壓迫的不適感,甚至頭痛,嚴重時可出現惡心,但是,休息後,諸症狀均消失。
老花眼出現的早晚與年齡有關,與老人原有的屈光狀態有關,而且還有個體差異。例如,近視眼的老人出現老花眼的現象較晚,因為近視眼的人在讀書時需要較少的調節力或完全不需要調節力;而遠視眼的老人在閱讀時需要較多的調節力,所以老視眼的出現也就比較早,在40歲左右。因此,近視眼者,如果調節力保持在4D以上,就可以永遠不配戴老視眼鏡,閱讀時可以取下近視鏡,就能夠清楚地讀書了。
3.配戴老花鏡的學問
老花眼者需要配備合適的凸透鏡,俗稱老花鏡,以補充調節力降低的問題。配戴老花鏡並不簡單,配戴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先查視力再配鏡
老年人在配戴老花鏡前一定去醫院接受眼科醫生的檢查,絕對不可以隨便買一副眼鏡戴用,醫生要檢查老人的遠視力、近視力及屈光狀態,根據屈光狀態,在矯正視力的同時,再配戴適度的老花鏡,配戴老花鏡有一條重要的原則是不宜過度地矯正。與配戴近視鏡一樣,在確定配老花鏡的度數後,一定要測量瞳孔間的距離,其目的是使眼鏡的光學中心與眼軸相距一致。這一點,任何一位配鏡工程師都應該做到。
(2)配鏡的度數因人而異
老年人配戴老花鏡還應該考慮到老人的工作狀況、生活習慣、職業性質等,同時還要根據老人眼睛的調節程度及兩眼屈光狀態,不但要補償其不足的調節力,還要貯備部分的調節力,這樣才能夠維持較長時間的近視力。例如,從事近距離工作的人,如作家、編輯等,老花鏡的度數要稍高些,而從事遠距離工作的人,如音樂人、演員等,老花鏡的度數應稍低些。配戴老花鏡時可以先試看閱讀,然後再根據老人的職業特點及自己的感覺酌情增減度數,不宜過度矯正,這是配老花鏡的重要原則。
(3)注意選適合自己的花鏡
常見的老花鏡為單眼或單焦點眼鏡。這種眼鏡可以增加眼的晶狀體的能力,其作用是能夠閱讀或使近處模糊的字跡看得更清楚。這種眼鏡適合於以前是正視力的老人,隻有在讀書、做細活時戴,在做一般家務勞動或進行活動時則不需要配戴。
另一種老花鏡是雙光眼鏡,或雙焦點眼鏡,也就是說,將看遠物與看近物的鏡片合成為一副眼鏡。眼鏡的上半部用於看遠處物體;下半部用於閱讀或看近處物體,省去了老人需要兩副眼鏡的麻煩。它適於原有近視眼、遠視眼或散光的老人。但是,有些老人配戴此種眼鏡很不習慣,特別是在騎自行車、上下樓梯時感到不便,很容易出現危險。因此,配戴此類眼鏡一定要根據老人的年齡、職業、居住環境等特點來選擇。
第八節 老年性耳聾的保健護理
老年人耳的老化特點
耳聾及其誘發因素
老人聽力障礙的程度
老年性耳聾的保健護理
助聽器的選擇與使用
人到老年以後,耳聾是明顯的衰老特征之一。老年性耳聾對老年人的生活影響比較大。例如,影響老人與社會的交往、與他人的溝通,從而使老人變得更加孤獨,不利於老人的心身健康。因此,預防老年性耳聾,或者當出現耳聾後采取補救措施,如配戴助聽器等,是至關重要的康複內容。它不但能夠幫助老人減少生理性老化所帶來的不便,還能夠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愉快,充滿信心。
1.老年人耳的老化特點
(1)耳廓
耳廓是由具有彈性的軟骨和被覆的皮膚所構成。耳廓的前部為凹凸不平的小窩,後麵為凸出的平麵,這種結構可以對傳來的聲波起到收集的作用。例如,前方傳來的聲波通過耳廓的收集進入耳道,再經過耳道內其他聽音結構及神經的傳導作用,我們就能夠聽到聲音了。人到老年,因耳殼的軟骨日趨鈣化,耳廓的彈性逐漸減弱,耳廓前部的皺褶變平,凹麵變淺。由於耳廓發生了變化,老年人辨音的方向性較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景,當老年人在聽別人說話時,手掌屈曲,扶在耳廓之後,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增加耳廓前部的凹麵,從而增加收集聲波的麵積,辨別聲波的方向,以增強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