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2章第2節誰是高油價的最大贏家
國際油市以美元報價,以美國產西德克薩斯中油為主要標的,以紐約商品交易所為主要載體,美國對油價的硬影響根深蒂固;美國金融資本市場高度發達,宏觀調控手段成熟,投資銀行、基金公司、跨國能源企業等機構力量強大,對油市的軟引導不容忽視;美國與沙特等海灣能源大戶關係特殊,也是全球主要地緣熱點的主導力量,直接決定石油供給環境;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通過石油庫存對油市的影響舉足輕重;美國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通過期貨市場,借助庫存、地緣等因素,適時釋放影響油價的消息,在低點買入、高點賣出,對衝操作抵消高油價、弱美元給美國石油進口帶來的損失而大量獲益,美國主要投資銀行每年此項收入均在百億美元以上。高油價形成的巨額石油美元,源源不斷回流市場較為規範完善的美國期貨、證券和房地產等行業,近兩年來,回流美國的石油美元已達數千億之多。在當前次貸危機、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石油美元有力地支撐了美國就業、消費和投資。
2000年,美國政府對出現的油價持續暴漲曾通過動用戰略石油儲備進行市場幹預,成功地使每桶原油價格下降了近5美元;當2005年8月底油價突破70美元/桶時,美國等西方國家緊急動用戰略儲備進行幹預之後,油市上漲勢頭馬上得到遏製。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確實可以對穩定油價、恢複各國對世界經濟的信心起到明顯的作用,那麼,為什麼今天當各方對高企的油價都在勸說美國政府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來平抑油價的時候,美國不僅按兵不動,小布什總統反而還公開表示,要在未來20年把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增加一倍,並稱繼續增加美國石油儲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這使人們不得不思索美國的動機何在。有專家分析說,美國政府的不作為實際上是在利用國際能源機構(在IEA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是美國)來實現本國的政治、經濟和外交目標,“此番石油價格的暴漲,實際上是美國利用石油價格杠杆對全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擁有油田股份和石油相關業務的石油公司、參與石油期貨交易的金融投機機構和投機者均獲益頗豐。如今世界上80%的油田歸國家所有,石油漲價,石油輸出國自然獲利增加。然而最讓人難以理解卻又千真萬確的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竟然是此次石油暴漲的最大受益者,原因就在於美元是目前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主要結算貨幣。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將當今全球經濟格局描述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產美元能夠購買的商品,而美國生產美元。美國是在利用其核心貨幣提供國的地位,以印刷品的價格換取石油。也有專家說,導致油價輪番上漲更像是美國一手打造的經濟戰略,或者說更像是美國事先策劃的陰謀。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說明這是美國策劃的陰謀,但確實有國際投機集團共同趨利的行動。由於現代金融體係的缺陷,投機資本可以在共同追逐超額利潤的目標下展開默契一致的行動。紐約和倫敦是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市場,卻缺少有效的監管製度。無論是美國財長保爾森,還是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這些主管金融的人都不主張對石油投機進行嚴格監管。還有學者認為,油價飆升的主因是小布什政府對投機炒家的放任,是美國利益集團博弈所致,石油企業、金融家等利益集團獲利,實體經濟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