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世界經濟不斷發展和世界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挑戰,如人口危機、生態失衡、資源短缺,等等。這些全球性挑戰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應對,特別是解決基礎性資源不足問題,更加需要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正是在這一需求的促動下,世界多數國家能源安全理念相繼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要想解決全球性的資源短缺問題,依靠軍事手段、搞零和博弈是行不通的,必須在“和衷共濟”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區域和全球政治、經濟對話與互利合作,爭取實現共同能源安全。
中國是新興世界油氣進口大國,近年對外油氣依存度不斷提高。雖然利用全球能源資源是每個國家的平等權利,但是在一些別有用心勢力的炒作下,中國背負了不少莫須有的罪名,“中國能源威脅論”甚囂塵上。必須指出,中國本身就是能源生產大國,能源自給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2006年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水平為1.87噸標準煤,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僅僅相當於美國的1/6。
中國一麵擴大能源產量,優化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力求以自身的努力解決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能源需求增長問題;一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實施科學發展,開展節能減排,並在國際能源合作中提倡和衷共濟、互利共贏,力求通過國際合作實現能源共同安全。中國政府在推動能源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不僅要求企業不與別國爭搶資源、力避惡性競爭,而且要求企業承擔起造福於對象國民眾的社會責任。中國在關注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時,也在量力而行地承擔起更多的國際責任。在上海合作組織能源合作中,在同世界其他國家的能源合作中,中國一直在努力踐行“共同安全”的新能源安全觀,在國際社會引起積極反響。中國的理念和努力必定會對21世紀的全球能源安全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會對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產生不容忽視的積極影響。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俄羅斯(原蘇聯)與發達國家經貿關係的研究。其在多年的研究過程中,逐漸對地緣戰略與國際關係、能源戰略與能源外交、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能源博弈等相關問題形成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作者緊跟世界能源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深入研究,從不放過世界所發生的與能源問題相關的任何重大事件。從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發動伊拉克戰爭,到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軍事衝突,作者一直密切關注事態的每一個發展,廣泛研讀有關報道,聽取資深專家對事件的分析和點評,逐漸形成了觀察和思考國際問題的獨特視角。
從2006年起,作者曆經三年艱辛,博覽群書,出席國內外各種論壇和研討會,潛心調研,對本書架構進行了數度修改和完善,力圖盡可能清晰地向讀者推薦以下觀點:油氣是不可再生資源,總有窮盡之時,人類必須珍惜,但是油氣枯竭之日遠未到來,“石油峰值”言之過早,“石油即將終結”的論斷過於聳人聽聞;隨著人們對地質研究的加深和勘探技術的提高,地球上新的油區正在並將不斷被發現,新技術的應用正在令一些老舊油區迎來“第二個春天”;世界油氣資源的潛力是巨大的,遠景是看好的;全球化時代是競爭與合作的時代,互利雙贏乃至共贏是大勢所趨;以政治施壓和戰爭手段來獲取和壟斷能源資源及輸送管網,以搞零和博弈排斥他國,以本國“絕對能源安全”損害他國能源安全,都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能源博弈大戰——影響人類未來命運的最大挑戰》不失為一部既有較強可讀性,又有較高科研價值的論著。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觀點新穎,文字生動,有不少獨到之處。粗略讀過,很感興奮,並且對世界能源的未來增添了幾多期待,故樂為之序。
王海運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