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 言(1 / 2)

序 言

近年來,海內外以能源為主題的書籍不少,文章更是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優秀著述。同時我們看到,部分作者甚至某些知名專家對世界能源現實的評價、對世界能源未來的預測充滿悲觀論調。他們正確地指出了礦石能源不可再生,人類必須加倍珍惜,同時也拋出了“沙漠黃昏”、“石油終結”等聳人聽聞的“理論”,製造出一片能源恐慌;他們正確地指出了大國能源博弈給全球能源安全帶來的嚴重危害,同時也為某些國家謀求能源霸權的行為進行種種辯解,仿佛大國能源博弈把我們的世界攪得“天昏地暗”係命中注定。

《能源博弈大戰——影響人類未來命運的最大挑戰》一書,以世界油氣資源大勢為背景,以積極、客觀、科學的態度,就油氣與地緣政治的關係、大國能源戰略、能源安全與能源外交博弈、科技進步下油氣資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發展、各國對節能減排的共識、和諧哲理為能源的衝突解套的可能,以及國際合作中的求同存異、共謀多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全麵的論述,提出了獨到、清新的見解。在我看來,作者關於世界能源形勢與發展趨勢的論述,可能更加接近事實,更能促使人們以積極進取的姿態,為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

世界石油工業的曆史至今不過150年。150年在曆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它充分展現了石油對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石油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社會的運行方式,豐富了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然而,油氣又是稀缺而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因此常常引發激烈的爭奪。資源國用油氣作為達到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武器的傾向不斷發展,消費國為獲取油氣資源而動用政治手段的事例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自20世紀以來,油氣還同國際衝突結下了不解之緣,很多武裝衝突乃至局部戰爭均源於油氣利益。國家間因油氣而握手言和,為油氣而進行武力威脅甚至發動戰爭,油氣成為影響當代國際關係穩定的重大因素。

油氣資源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各國均將其視為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美國更將壟斷世界能源資源視為維護其世界霸主地位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因素。為了實現本國油氣的“絕對安全”,美國不惜代價地控製全世界的油氣資源產地和油氣外輸通道。為了油氣利益,美國抱著冷戰思維不放,頻繁挑起衝突、發動戰爭,破壞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同時殃及全球經濟,甚至美國經濟。進入21世紀以來所爆發的兩場局部戰爭,均係美國為了實現其全球石油戰略布局而為。但是,不管是在阿富汗還是在伊拉克,雖然美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甚至以犧牲無數士兵的生命為代價,卻沒能換來華盛頓所希望的對資源國油氣的全麵掌控。相反,戰爭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由其引起的全球能源角逐從未像今天這樣慘烈,為能源而展開的博弈從未像今天這樣複雜多變。

然而,世界已經進入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新時代。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相互依存關係。經濟的背後是政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政治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也日益強勁。當前,國際戰略格局、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國際經濟關係等,均處在深刻的調整和變動之中,而能源關係最能夠反映上述各種關係的互動變化。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油氣關係市場化與維護國家主權的矛盾,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的矛盾,不同文明之間的矛盾,等等,大多與對能源特別是油氣資源的角逐有關。如何化解這些矛盾?如何在這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中開出一條生路?中華文明“和衷共濟”的理念在此有望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早在1988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世界諾貝爾獎得主大會上發表的宣言就指出:“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何為孔子的智慧?那就是要用“和衷共濟”的理念去調節人際關係、社會關係和國際關係,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照顧他人的利益,在承認世界多樣性的基礎上尊重各種文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和人的和諧、社會的和諧、世界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