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字子翼,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安徽壽縣人。曆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而羅貫中在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將蔣幹刻畫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醜形象和負麵角色。
出於意識形態領域的考慮,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宣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指引下,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毛澤東在中共七大報告中稱蔣介石在抗戰期間躲在峨眉山上,等到抗戰勝利後才從山上下來“摘桃子”。其實,蔣介石並非養在深山人未識,自從1936年去過一次峨眉山後,全麵抗戰期間再沒有到過峨眉山。
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國中共黨史、革命史、教科書裏的抗日戰爭史成為國共鬥爭史,平民的犧牲幾乎被忽略不計,或算做國民黨消極抗戰的罪惡。對國民黨正麵戰場的史實概於貶斥、口誅筆伐、大加鞭撻。新四軍江南抗戰第一仗消滅日軍數十人,也用顯微鏡放大看,稱之為著名戰鬥,而對正麵戰場數萬數十萬人參加的一些重要會戰、戰役卻往往一筆帶過,基調為國民黨實施“片麵抗戰路線”,“消極抗日,陰謀投降”,“一觸即潰,一潰再潰,一潰千裏,潰不成軍”。
1950年7月7日,新中國建立後第一個“七七事變”紀念日,在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委員會主持下,首都各界代表五千餘人舉行了紀念“七七”13周年大會。時任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委員會主席的郭沫若致開會詞,為相當長時間的中國抗日紀念定下了基調。“八年的神聖抗戰,毫無疑問,是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而在反動派方麵呢……蔣介石匪幫在抗日戰爭期間是走私式的向日本帝國主義者出賣祖國,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便是公開地向美國帝國主義出賣。這一明白的事實,誰也不會懷疑了。”
小人書刻畫蔣介石不抵抗
1971年北京市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第十五課《平型關大捷》開篇就說: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發動了全麵侵略。以大賣國賊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實行不抵抗政策,華北的八十萬國民黨軍隊,不戰而退,一退就是幾百裏。在這國家民族的危急關頭,隻有三萬餘人的八路軍,根據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英明決策,東渡黃河,英勇奔赴抗日前線。
隨後煽情地謳歌:“林彪同誌最善於領會毛主席的軍事思想”。
1970年語文課本上的《平型關大捷》
記得筆者2007年8月8日參加南口戰役研討會和國民黨將領後代交流對這篇課文看法時,他們無不啼笑皆非。
就在北京小學生們學習這篇課文的同時,1971年9月13日,發生了林彪事件,再也不能學習這篇課文了,語文書裏又將其刪除,開始批判林彪“違背毛主席的軍事思想”。
而隸屬於115師的楊成武將軍在《初上抗日前線》文中描述國民黨敗兵,“神色倉皇,狼狽萬狀。有的把槍當扁擔,挑著搶來的包袱、雞鴨。傷兵無人理睬,車上坐著妖魔怪樣、衣著華麗的女人。”
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七七事變時,國民黨駐北平守軍浴血奮戰,佟麟閣、趙登禹兩位將軍犧牲,數千將士為國捐軀。
1937年8月,日軍約7萬人進攻昌平南口,中國軍隊6萬人沿南口長城沿線迎敵。戰線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崇山峻嶺之中,長達200多公裏。中國守軍在湯恩伯、傅作義等將軍指揮下,各個陣地均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反複衝殺,戰事異常激烈,甚至一日之內守軍傷亡1200餘人。日軍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攻擊,中國軍隊處於不利情勢。曆時20餘天,中國軍隊傷亡33691人,日軍傷亡15000人。
當時國民黨士兵訾安春和戰友一起共同禦敵,70多年過去,他一天也沒忘掉那場戰爭和倒下去的戰友。他的兒子訾貴江年幼時就聽父親講述,對此懷有深厚的興趣和情感。在這種情結下,他在北京香山創建了抗戰名將紀念館。
在1997年初中第二版《中國曆史》中,對八路軍領導的平型關大捷用文字和地圖詳細介紹、謳歌,而對同時發生的國民黨軍隊進行的平型關戰役卻隻字不提。
山西軍政首腦閻錫山幼年即赴日本留學,論文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在平型關戰役時,閻錫山調遣國民黨11個軍15萬人,十倍於林彪的一一五師,在忻口與數萬日軍激戰8日,死傷4萬多人,軍長郝夢齡、師長劉家祺和程繼賢全團戰死,殲敵8千多人,無論是投入兵力還是殲敵數,都遠遠高出115師的平型關大捷,但是卻未能被曆史充分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