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他提出我們怎樣進行會門工作?方針是瓦解它,爭取廣大群眾到抗戰中來。首先是積極地進行爭取。因為各種不同性質的會門都聚攏了廣大的群眾。隻要利用親戚朋友、同鄉同學、同行同道等不同的社會關係去接近他們,對會門下層群眾給以政治上的說服解釋,下層群眾是容易爭取過來的。第二,是派黨員參加他們的組織,爭取相當的地位。滑縣黨員參加了聯莊會,取得了領導權,結果,把聯莊會變成抗日救國會。第三,在爭取工作中不能忘掉必要的適當的打擊。適當的打擊不僅不是放棄政治上的爭取,而且是為了爭取。在瓦解了會門的組織後,使群眾組織到進步的抗日團體中來。他認為,隻有加強群眾的抗日自衛,改善民生,提高群眾的覺悟,才能真正徹底解決會門問題。
此外,在直南還有其他的大名七師黨員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也有的直接進入八路軍總部或到太行、太嶽根據地去戰鬥。這裏不再贅述。
(四)大名七師的革命鬥爭經驗和教訓
在直南,大名七師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策源地之一,為這一地區革命事業的發生、發展直到最後勝利,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回顧曆史,在大名七師14年甚至更長的革命鬥爭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講是彌足珍貴的。毫無疑問,這些經驗和教訓是我們今天進行新的偉大事業的基石,並將激勵更多的人為奪取新的勝利而奮鬥!
1.大名七師革命的基本經驗
大名七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革命曆史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必須堅持武裝鬥爭,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對此,毛澤東主席曾明確指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總結大名七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革命曆史,充分說明了毛澤東主席這一論斷的正確性。大名七師革命鬥爭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在直南,由於廣大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嚴重壓迫,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群眾基礎是十分廣泛的。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是堅持和發展直南革命的政治基礎。統一戰線中存在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農民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同時還包括同一部分大資產階級的暫時的聯盟。必須堅決依靠第一個聯盟,爭取建立和擴大第二個聯盟。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的關鍵,是堅持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權。為此,必須率領同盟者向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鬥爭並取得勝利,必須對被領導者給予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這就是必須對同工人階級爭奪領導權的資產階級采取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要戰勝強大的敵人是不可能的。
第二,堅持革命的武裝鬥爭。20世紀20年代,在直南的反動勢力是十分強大的,反動統治階級憑借其武裝力量對直南人民實行獨裁恐怖統治,這就決定了直南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鬥爭作為主要形式,這就是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直南的革命武裝鬥爭實質上是工人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中國共產黨隻有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後勝利。抗日戰爭時期,大名七師進步師生建立的一些革命武裝和長期堅持的革命武裝鬥爭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第三,加強共產黨自身的建設。在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直南地區,建立一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組織,是極其艱巨的任務。為此,直南黨組織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實踐證明,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要有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這個黨必須以馬列主義武裝自己,並善於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同直南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深刻認識直南和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製定和貫徹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必須敢於和善於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同敵人作鬥爭,必須堅持民主集中製的原則,具有嚴明的紀律,堅持密切聯係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直南革命和中國革命的曆史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