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0月,李大磊任冀南九分區副司令員。1947年劉鄧大軍圍攻安陽時,他率部參加攻擊敵軍飛機場的戰鬥,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隊完成了殲敵任務。1948年4月,李大磊任晉察冀軍區第14縱隊第42旅副旅長。相繼參加豫北黃河大鐵橋及獲嘉、郇封和新鄉等一係列戰役戰鬥,戰功卓著。1949年14縱隊改為70軍,李大磊任華北軍區第70軍第210師副師長。
1950年3月,李大磊調任華北軍區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上海“2·6”大轟炸後,奉命率部赴上海執行防空任務。先後任華東軍區上海防空指揮所副主任、華東軍區高炮三師師長、華東軍區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華東軍區高炮指揮所主任等職。李大磊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的情況下,認真負責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
1956年,李大磊調任武裝力量監察部防空監察處主任監視員,兩年後調軍事科學院從事軍事學術研究工作。1963年,任該院戰爭理論研究部古代兵法研究室主任。他刻苦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軍事思想,努力鑽研中國曆代軍事理論名著和中國軍事曆史,認真貫徹“古為今用”的方針,先後主持編寫出版了《中國曆代戰爭戰略問題》、《吳子譯注》、《三略譯著》、《投筆膚談譯著》。此外,在中國曆代兵要地誌、軍事製度、武器裝備等軍事曆史學及其他領域,李大磊也多有建樹。
1955年,李大磊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五)裴味農領導、參與的革命武裝鬥爭
裴味農(1910~1988),直隸省大名縣牛莊村(今屬河北省魏縣)人。1925年就讀於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29年春,在大名七師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6月,任大名中心縣委宣傳部長,1930年10月,因參加反對反動校長張達夫的鬥爭被開除學籍。
抗日戰爭爆發後,裴味農踴躍參加八路軍,曆任八路軍總兵站科員、副科長、科長兼延安交通紡織廠廠長、解放日報社及新總社行政處長等職。在八年抗戰中,他籌建紡織廠,為克服邊區困難,奪取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裴味農曆任晉冀魯豫交通廳汽車大隊大隊長、晉冀魯豫交通廳公路局副局長、山東省公路運輸局長兼經理等職。工作中,他深入實際,以卓越的組織、指揮才能,準確及時地完成了支援解放戰爭的運輸工作。他創造了聯運工作的許多新辦法,為我軍在淮海戰役等大規模作戰中提供了有效的交通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裴味農曆任華東公路局局長兼華東聯運公司總經理、華東軍區後勤部運輸部副部長兼交通學校校長、第一汽車拖拉機管理學校校長、總後運輸部副部長等職。在任校長期間,他治校嚴謹,苦心辦學,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尊重愛護人才,為我軍培養了大批思想好、能力強的汽車運輸專業幹部。在總後運輸部工作期間,他注重總結部隊的新鮮經驗,為發展和加速我軍交通運輸工作的現代化傾注了全部心血。
1983年10月,裴味農參加了大名七師建校60周年紀念活動。
(六)馮征領導、參與的革命武裝鬥爭
馮征(1920~2009),直隸省邯鄲縣百家村人。1936年初,他由大名七師學生、共產黨員張××介紹加入共青團,張被捕後,失掉組織關係。為尋找黨,1936年夏他輟教到大名考入了多年向往的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38年7月,他與12位同學衝破國民黨的封鎖,在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的協助下,到達革命聖地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很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初,馮征抗大畢業後留校任政治助教。7月,他隨抗大總校進入敵後,到晉察冀軍區特務團任宣傳幹事,代理教導員。1940年,調第四軍分區火線劇社任社長。1944年底,調冀晉軍區政治部任部員兼《子弟兵報》主編。l945年8月,奉命創辦《冀晉日報》。1946年到1947年7月,任晉察冀縱隊宣傳科長、《前衛報》主編,在政委胡耀邦、主任李昌的領導下,堅持每天鉛印出版,發放連隊,及時有力地發揮報紙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