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紅色七師(16)(3 / 3)

1938年5月29日(舊曆五月初一),栗彙川等同誌在南寺郎固召開了廣平縣抗日活動分子大會。會議尚未開始,上級通知栗彙川同誌馬上到永年縣城開會。會議決定,舊曆五月初五(1938年6月2日)解放廣平縣城。廣平式成立,栗彙川同誌任縣委書記兼戰委會主任。9月底,栗彙川和肖一舟出席了冀魯豫省委在南宮召開的聯席會議。會後,肖一舟同誌根據組織安排,出任冀南區四專署專員,廣平縣長一職由郭獻瑞同誌接任。

1938年12月3日(舊曆十月十二日),日本帝國主義第二次占領了廣平縣城。栗彙川率領縣委的同誌轉移到農村開展工作,發動群眾,進而包圍城市。

1939年夏秋之交,日寇調動了大名、成安、邯鄲、肥鄉、廣平的敵偽軍,對廣平縣城東一帶“掃蕩”,栗彙川的家中什物被搶掠一空,房屋被放火焚燒,衣物不存。僅在杜村一個村莊,日寇就焚燒房屋數十家,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掃蕩”結束後,分區政治部副主任齊璉同誌代表地委、分區和專員公署到杜村看望大家,鼓勵大家一定要把抗日鬥爭進行到底。這時,上級決定調郭獻瑞同誌到冀南行署工作,廣平縣長一職由栗彙川同誌兼任。這樣,栗彙川一人就兼任了縣委書記、縣長、戰委會主任三個主要職務,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不久,上級任命386旅民運科長王玉修為廣平縣長。

1940年後,栗彙川同誌先後擔任冀南區三專署秘書主任、元城縣抗日政府縣長、一專署民政教育科長等職務。1943年後,長期在冀南區黨委工作。1949年2月至8月,栗彙川同誌在組織安排下南下,任南下行署公安局副局長;1949年8月至10月,栗彙川同誌任中共常德地區委員會委員兼津市市委書記、市長;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任常德地區華容縣縣委書記;1950年3月至1952年6月,任湖南省永順地委常委、組織部長兼專署公安處處長;1952年6月至1953年4月,任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區區委副書記;1953年4月至12月,任湖南省民政廳副廳長;1953年12月至1954年6月,任湖南省衛生廳副廳長;1954年6月至1961年10月,任株洲硬質合金廠黨委書記;1961年至1972年8月,任湖南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1972年8月至1973年12月,任冶金工業部長沙冶金工業學校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4年1月至1982年2月,任冶金工業部長沙勘察公司黨委常委、副經理。1982年2月,任湖南省冶金廳正廳級顧問。1983年離休。

13.張力更及其主要活動張力更(1914~2011),直隸省曲周縣人。早年畢業於曲周縣鄉村師範學校。由於早知道大名七師是一所革命的好學校,他很想到這所學校就讀。1931年9月,張力更終於如願以償,成了大名七師的一名學生。

在學校的第一年中,張力更受到了校長謝台臣、教務主任晁哲甫、訓育主任王振華還有進步教師張衡宇、張蘇的教育,聽了他們講授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政治經濟學,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此外,他還讀了《國家與革命》、《莫斯科印象記》、《蘇聯視察記》以及介紹江西紅軍鬥爭情況的《紅旗》刊物,受到了深刻的馬列主義的啟蒙教育,對當時社會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憤恨至極,產生了強烈的革命願望。“七七”事變後,華北淪陷,這使張力更十分憂慮。出路何在?在這種情況下,他十分迫切地盼望共產黨、八路軍早日到來,參加共產黨、八路軍領導的隊伍,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鬥爭,拯救中華民族的危亡。1938年4月,當八路軍到達曲周縣城時,張力更便毅然加入到了革命的隊伍中來,參加了革命工作。

此前,張力更參加了抗日除奸團,八路軍到達曲周縣城後,張力更參加了抗日戰地委員會,不久即到曲周縣抗日軍政訓練班工作,並任曲周縣抗日政府教育科長。1939年初,張力更調任永年縣抗日政府工作,任永年縣政府教育科秘書、科長。1941年下半年,日寇對華北地區進行瘋狂的“掃蕩”,抗日根據地受到嚴重摧殘,冀南抗戰進入到了最艱苦的年月。1942年初,永年縣抗日部隊、政府人員和群眾團體幹部,不得已退出永北地區。1942年夏天,八路軍重新返回永北地區以後,幹部奇缺,為了開辟敵占區工作,張力更被派往永年縣第一區任區長,與日寇、漢奸、土匪鐵魔頭進行鬥爭。1943年8月,八路軍為了進一步開辟敵後之敵後工作,向被日寇占領五、六年的邢台、沙河、南和三角地帶進軍,又調張力更任邢(台)、沙(河)、南(和)武工隊隊長。1944年8月,該地區合並,張力更調任南和縣代縣長,直到抗日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