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訂你的人生計劃我們生於這個世界,作為一個社會人,製訂自己的人生計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走出輝煌的曆程。人生的整個過程,雖然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客觀存在,但它明顯地劃分為幾個階段。把人生曆程中生理年齡、人的成熟和發展過程以及主要內容的更替綜合起來看,人生曆程分為四個大階段較為科學,每個大階段內又可以分幾個小段。

第一個階段是人生的補建期,自降生至18歲。如果說任何人對自己所獲得的遺傳因素、母體條件都沒有選擇的餘地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拿剛出生的時候為界限,降生以前主要是獲得先天的生理預應力,出生後社會環境便開始施加影響以造就這個新生命的社會適應力,從而提高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第二個階段是成熟期,即18~25歲左右,這個階段是人們充滿理想、浪漫色彩和激情的青年期。這個時期,我們應該努力總結在補建期所得到的一切知識和社會經驗、實踐體會,中心任務是使自己初步成熟起來。這一時期有兩個明顯標誌:一是初步形成世界觀,即獲得社會觀、人生價值觀,認識方法協調統一化,形成對客觀世界的整體性認識;二是基本選定了一生所從事的事業的目標。在這個階段,人生的中心任務就是要全力促進自己的成熟。早成熟早立誌,就可以早進入創造期,就可以早點做出一番事業,為社會多作貢獻。

第三個階段是創造期,即25~55歲左右這個年齡段。這是人生全程中的黃金時期,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的人,這個階段都是進行創造性工作的最佳時期。不僅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年富力強,而且因為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也曆經了磨煉,這使他們有穩定的情緒和持久的耐力。

第四個階段是總結期,即55歲以後。這個時期,因年齡增長所發生的心理變化,以及體力精力的減退,人們必須離開第一線,做一些總結切身經驗的工作。

縱觀這四個時期,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比方:如果把人生當做是運動場上的競賽,那麼,補建期就好像運動員競賽前的預備活動期,而成熟期就是運動員在選擇自己的起跑點,創造期就是正式競賽中的角逐。不同點在於,運動場上的競賽是在下麵訓練很久最後到台上決一勝負,而人生的競爭則是集千萬個瞬間的科學靈感和運動場上的衝刺比高低。要說它們的難易,我們不好分辨,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人生漫長的征途上更需要持久的耐力。

我們在自己的整個人生規劃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總結有以下幾點:

1.如何選擇好自己的人生起跑點我們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起跑點,對於我們的一生有重要作用。一開始起跑點就選得準確,總比幾經周折最後自己的人生還在模糊之中要好很多。不少人青年時代就功成名就,不能不說與他的人生起跑點選擇得準確有很大關係。

有的人說:“選擇目標,實際上是自己設計自己的過程。自己設計自己,首先要考慮社會的需要、時代的需要,還要考慮自己的所長和愛好”,他們的觀點是,選擇人生目標就是自己設計自己的生活。對於這種看法我不是很同意的,因為選擇人生目標僅僅是人生設計的一項內容,而不是人生設計的所有內容。人生設計除了設定自己的目標以外,還包括階段規劃、環境分析、反饋和核心內容的研究等。而目標的選擇,僅是確定人生起跑點的前提之一。

我們應該怎樣確定自己的人生起點呢?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在對自身條件優劣和環境利弊的自覺認識的基礎上,根據揚長避短的原則,按照社會需要所指示的方向,在環境的最大容許度內確立自己的人生起跑點比較好。

2.擁有自己的完美計劃一位著名的外交官曾說過:“日常事情一件一件地向我們湧來。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可以將之加以檢查的計劃,那麼我們就會遇到許多困難。”

他所描述的這種道理在外交、政治以及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很適用的。我們應該按照自己的生活標準,去檢查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如果我們不懂得這些道理,我們的生活就會陷入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中,自己的個人意願就會很難實現,所定目標也會停滯不前。

所以,影響我們生活的有兩件事情。其一就是日常之事,這是社會不斷強加給我們的;其二就是擁有一份計劃,我們按照這份計劃來評判日常之事對我們自己是否有利以及我們是否有能力處理好這些事情。

在過去的幾年裏我遇到過一些人,他們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他們生活得比別人好,這時我總會向他們討教幾招。其中有個人給我舉了一個印象很深的例子,這個例子能夠說明計劃是如何幫助人們去克服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問題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在鄉下一個貧苦的家庭中長大的,他父親早逝。之後他上了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法官,再之後又當了外交官和部長。當我到他的辦公室拜訪他時,我問他:“您曾經說過,您是個心滿意足的人。您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他思考了一會兒,然後以他那獨特的、從容不迫的方式回答道:

“嚴格地說,我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個心滿意足、十分幸福的人。這當然有多方麵的原因,但其中有兩點是肯定的:人必須自信,同時也必須能夠獨立做事,而且不要過分依賴於外部事物。”

有些人會覺得,我們讀了這幾句話後,會感覺它們隻是空洞的說教或者隻是抽象的願望、幻想;但對以它為原則而生活的我的朋友來說,這些是能夠讓他獲得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心滿意足、很幸福的生活的關鍵因素。在這個偉大的生活計劃中,他推導出了解決日常問題的許許多多小計劃。

我來說一個他向我講述過的例子,這個例子是關於他怎樣控製體重的。當別人都在大量地吞服藥片或偶爾接受減肥療法並向別人推薦時,他卻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每周日洗完澡後,我就稱體重。如果稱的是80千克,那麼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我接著吃與上周同量的東西;如果稱得的體重大於80千克,那麼接下來的一周內我隻吃一半的東西。在這段時間內,我的體重又可以減到適合於我的體型的最理想的80千克了。”

我們擁有一份計劃就意味著:今天就考慮好明天和後天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及應對策略。那些優秀的戰略家,在真正采取行動之前,會先練習沙盤作業,直至他們認為已能圓滿完成任務為止;那些優秀的消防隊員,平時堅持不懈地練習,以便讓使自己在緊急情況下能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