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冥想中感受自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當我們緊張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和情緒都會有一種耗盡的感覺:我們會覺得自己的嘴巴幹,會覺得自己的身體衰弱,而且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精神極度緊張。而當我們放鬆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有一個比較平順的狀態。有時候,我們會淚流滿麵,或者我們的內心被某種欲望所束縛,這些表現都是我們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而當我們處於平靜和休息的狀態時,我們的行為和感覺就不會很雜亂,而表現出了一種很和諧的狀態。

古代的瑜伽文獻裏麵有這樣的建議:人們可以在靠近瀑布、河流和湖邊做靜心的冥想。榮格對湖的描述就有很多:“那湖向遠方一直延伸出去,那廣博的水麵給我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愉悅,令人無法抗拒的光彩。在這一刻我在心中有了一個想法,我一定要住在湖邊。我想如果沒有水沒有人可以活下去。”我們從洗澡、遊泳、海洋景觀所得到的快樂證明了我們和水之間深厚的關係,或許這呼喚起我們在母親子宮羊水裏的狀態,或者也和潛意識裏自己有如海洋般深不可測的意象有關吧。這種說法指出的是水在放鬆狀態下的價值,我們也要考慮一下其他的因素,就拿空氣來說,雖然有很多的限製,但是也可以想象成和飛行及雲聯係在一起;風或者微風可以被用來當做感觀聯係的基礎。

我們可以試試下麵的動作: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裏麵舒適地躺下來。

舉起你的手臂,甩甩手,然後讓手臂自然地在身體兩邊垂下來。然後閉上自己的眼睛,想象自己正躺在海邊一個空曠的沙灘上。此時,潮水正湧過來,小小的浪花輕輕地拍打著你的腳和腳踝,慢慢地移動著你的身體讓它浸在淺水裏。當海水繼續上升的時候,讓自己感覺就像飄起來一樣,並被有節奏的海浪帶到海水裏。這時候,我們會感覺緩緩起伏的海浪在你的下麵洶湧,你會隨著海潮的起伏而滑動。

再讓你的身體正麵朝上,想象著自己正在一個浪頭上,當浪潮下降的時候,自己在明亮的海水隧道中翻滾著。

然後,你又被海浪衝回了岸邊,躺在舒服溫暖的沙灘上。這時候,請你不要動,享受一下在幸福和交替後的寧靜吧。

當你看到海浪的波濤、季節的變換和月亮的盈虧時,我們便仿佛看到了自然的節奏。這正如同人的生命一樣:從我們出生那天起,經過了兒童期、青少年期到完全成熟和年老,最後,我們又迎來了新一代的誕生。光、能源和事物都有一定的波動起伏,這種起伏會使他們偏離節奏,或者像中子一樣永遠圍繞著原子核運動。

我們要悉心觀察一下自己的生命了:它真的會有節奏嗎?我們在勞心之後會從事勞力活動嗎?我們飲食之後會絕食嗎?我們嚴肅之後會表現出幽默嗎?當你的意識處在休息的狀態的時候,你的潛意識將會發生巨大的作用。當你的潛意識承擔任務的時候,你的意識將被其他的事物所占據,這時候,真正的鼓舞作用出現了。

我們再來看看阿基米德,他正在解決兩個物體相對重量的複雜的問題時,自己始終得不到答案,但是,當他決定放鬆自己泡一下澡時,他的潛意識便被浴盆中的熱水激發出來。他馬上就從浴盆中跳了出來,並且大叫著一個當今流行的歡迎詞:我找到了!這時候,他其實也是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了。你給過你自己的思想休息的機會嗎?

其實,你沒有必要希望自己永遠快樂,因為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種快樂也會逐漸變得枯燥無味的。你必須學會了解的東西是:你要學會了解生命中的波濤和節奏,並且順著生命中的節奏表現出自己的愛,期望自己和大自然和諧共處。大自然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寧靜的感覺。讓我們凝視著自然地形、色彩變化、地質構造、自然的香味和聲音,我們可以獲得和大自然交融的感覺。我們向遠方看,看著遠處的地平線,此時我們就能放鬆自己的生活壓力。當我們凝視天際的時候,試想自己眼睛的肌肉已經釋放了自己所有的緊張,想想如此看來自己有多好。這就好比風景畫中的人物一樣,我們應該用更加開闊的角度來看待自己,並調整我們看事物的角度。在古典浪漫的時候,麵對大自然,我們感覺自己的渺小十分可怕。

就拿現在來說,我們依然對戲劇性的瀑布或者高聳的懸崖峭壁感到十分害怕。即使我們看的是一副溫和平靜的風景,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我們的問題也似乎會變得比較簡單,或者我們覺得昨天的事情隻不過是一種幻象罷了。我們進而感受著一種更多的奇妙:我們把越多的時間放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焦慮被景色排除掉。

在生活中追尋自然,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可以從自己的庭院或者附近的公園樹木收集不同種類的樹葉。我們舒適地坐下來研究他們——樹葉的形狀、顏色和紋理。把它們壓在我們的手掌裏我們會感到它們的涼爽,用手指循著每片葉子的葉脈移動著,然後再閉上眼睛想想你所看到的葉子的形態。

再閉上眼睛,感覺並且聞一聞手中的葉子,然後通過觸摸和氣味來分辨每一片葉子的不同。將自己的注意力全都放在葉子上,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擔心、焦慮和負麵思想都會從自己的意識中消退掉。放棄一些,快樂一些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這樣的一類人群,他們將自己的很多精力都耗費在了記恨上麵,仿佛那些讓我們感到不好的事情都需要維持一樣。大多數人都處於這樣的一種思想狀態下:他們不會分析是誰讓我們備受壓力和痛苦,而是將所有的這些煩惱進行“歸檔分類”,以便以後再進行運用,這也就是所謂的“包袱處理”。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痛苦,這樣的惡性循環,難道我們要過這種生活嗎?

林達為我講述過一段她祖母的故事:

“我的祖母法蘭西卡對回憶過去非常在行(大部分是負麵的),足夠擔任稀有礦物博物館館長了。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總會問她為什麼會如此地不快樂,我所得到的答案一直都是“因為我受苦”。然後就不會再多說了。但是當她需要的時候總是對著神朗誦她的願望,這時臉色會更加地悲傷,雙手會舉向空中。

祖母的痛苦有些神秘的氣氛圍繞著,隻可會意,不能言傳。

每次她都會嘲諷地補充說:“我的母親遺棄了我!”這話在意大利民間普遍流傳著,增添了許多戲劇色彩。假如她用意大利語說:“我的胸罩害死了我!”聽起來也是個噩耗。

“我持續追問我母親關於祖母的事情,但她輕描淡寫地說:‘那是有緣由的,你不會懂的。’幾年後,一個叔叔告知我整個內幕,內容足以搬上電視熒幕。事情大概是這樣的:法蘭西卡的父親在她11歲時便去世了,一年後,她的母親嫁給了小她20歲的男人。在當時的意大利,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因為兩人年齡差距過大,而且那時候祖母也即將成年。

“法蘭西卡的阿姨、嬸嬸們都認為,法蘭西卡的母親和小她20歲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有辱家門,而且這個小夥子也可能會對法蘭西卡圖謀不軌。因此,法蘭西卡被送到隔壁的阿姨家住。法蘭西卡的母親甘西塔和古波西一起移民美國後,她依舊把甘西塔當做瘟疫一樣對待。法蘭西卡被遺棄的爭議變成她一切苦惱的中心,從來沒有釋放和改變過它。當然,這也因為那些和法蘭西卡住在一起的女人而搞得更糟。她們令我想起《麥克白》裏的巫婆,‘再來,將更多的煩惱與憂愁。’即使祖母有確實悲傷的理由,但也無需在她的餘生裏添加更多的慘白。”